• 40阅读
  • 0回复

木石之花——看日本刻字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1
第5版()
专栏:

木石之花
——看日本刻字展
王景芬
3月下旬,正当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之际,以大久保翠为顾问、布施醉石为团长的日本刻字协会的书法刻字家们,带来了优美的刻字作品,给中国人民送来了友谊的木石新花朵。日本书法刻字家们重视继承传统,把精采的书法和高度的刻艺于一身,创造出成为有很高艺术性的艺术品。
在琳琅满目的刻字作品中,篆书的各种作品,圆笔方笔结合,结体繁茂,或阳刻或阴刻。如保翠的《大发》、得所的《鹤龟寿》等作品,格调浑厚饱满,气势磅礴,金色书体配以红色或深赭的木头本色,具有阳刻铜器铭文的效果,既辉煌又典雅。澄亭的“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的长条,金色书体配以圆刀刻纹的木头本色的衬底,格外苍劲健朴。董秀的《水调歌头》,方笔篆字,横粗竖细,布局茂实,金色阳刻的书体配以深沉的木头本色,具有一种稳重雄壮,端正繁茂的气势,似我国《爨龙颜》碑刻的风格。还有一类秀劲潇洒的作品,笔法也是方圆结合,书体俊秀,如卧石的《金石文》、苔石的《游神》。他们或以木纹或以瓦垄刀刻的底纹,衬托出金色或白色的书体,有着高雅秀劲的风度。寒鸥的“携君上琴弹我窗前月”,深蓝的书体,阴刻,配上木头本色花纹,也具有磨崖刻石的效果。眺溪的《茶瓯》二字行书,运笔刚劲中具有灵巧,奔放中又有洒脱,刻以阴平刀法的一条条斜路花纹作底,衬托金色书体,独具一种风味,似有中国匾牌的风趣。总之,这些作品的作者以传统作品形式和风格作依据,又加以大胆的创造,刀法纯熟,一丝不苟,许多枯笔飞白的效果,都能精细地刻出。用材、用色、刻法上,都是为了衬托出作者所设想的从历史传统借鉴来的某种艺术效果,风格典雅,富有装饰味,别具一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