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面向文学,面向世界”——中国笔会中心会员(扩大)会议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1
第5版()
专栏:

“面向文学,面向世界”
——中国笔会中心会员(扩大)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张平力
4月2日下午,在北京的60多位知名作家聚集一堂,参加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会员(扩大)会议。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和上海、广州笔会中心刚刚成立,当时三个笔会中心会员总共只有123人。今天,中国笔会中心召开会员扩大会议,内容之一就是讨论吸收95名新会员,其中中青作家就有38人。真是可喜可贺。
欢声笑语撒满了会议厅。周扬、丁玲、艾青、陈荒煤、刘白羽、冯至、冯牧、严文井、林林、朱子奇、罗烽、萧军、叶君健、草明、舒群、吴组缃、吴伯箫、卞之琳来了;王蒙、柯岩、刘宾雁等作家来了;还有一些近年来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少数民族作家也来了。会议主持人、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朱子奇又向大家宣布了一件喜事: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今天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举行授奖仪式。朱子奇提议:以中国笔会中心全体会员的名义向巴金同志发一封贺电——大家热烈鼓掌,一致通过。
当今世界,国际笔会算是一个代表性广、影响大、历史久的国际性作家组织了。它成立于1921年,现在拥有一万多名作家组成的80多个会员中心,分布于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著名作家如高尔基、罗曼·罗兰、泰戈尔等,都曾是国际笔会的赞助者或名誉会员。中国作家参加国际笔会,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促进和扩大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文学相互交流的重要开端。
在国际文学活动中,各国的作家们怎样看待中国的文学和中国作家?这是与会作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去年以来,著名作家丁玲、艾青、刘白羽、叶君健、杜宣、雷加、王蒙等都先后出国访问,参加国际笔会或其他友好交流活动,接触各国的作家。他们在会上都谈到,许多国家的作家都热切希望中国作家在今后的国际文学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文学界与世界隔绝的时间太久了,中国作家们对世界的文学状况了解得太少了。这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国家的作家不太了解中国,不大知道中国现代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巴黎的巴尔扎克纪念馆,世界各国有关巴尔扎克著作的译本皆备,唯独没有中文译本——其实,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几乎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全部著作。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造成的“闭关锁国”,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灾难和重大损失。作家叶君健说:“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最多,文学发展的历史也很长,从古到今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而中国文学目前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却和我们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中国的作家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作品和作家介绍给世界,并把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作品和作家介绍给中国人民。在这方面,中国笔会中心大有可为。”许多作家建议,应当重视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和发行工作,在条件具备时,出版一套中国笔会中心丛书。
当前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日趋活跃、频繁,中国笔会中心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作家王蒙建议:中国笔会中心有必要加强对国际文学活动的调查研究,加强对中、青作家的有关指导和帮助。他的建议得到了会员们的赞同。有的作家提出,会员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学习,即:国际问题知识的学习、外文学习和国际文学知识的学习。朱子奇同志向大家宣布:中国笔会中心正在筹备成立两个委员会,即翻译出版委员会和专题研究委员会,以利中国笔会中心更好地开展工作。
会议结束时,周扬同志讲话。他说:“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中发展的。中国作家们要好好利用笔会中心这个组织形式,以文会友,在国际文学交流活动中多交朋友,多学知识。现在人家不了解中国的文学,我们不能靠权威去影响人家,只能靠我们的作家的努力,靠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优秀作品去广交朋友,从而产生影响。中国的作家们面临着一个崭新的领域,大家要有信心把工作搞好。”
当年,周恩来同志曾向我国作家提出“面向文学,面向世界”的殷切希望。今天,中国的作家们已经在努力实践这个方针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