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艺术的“拙”味——谈《牧马人》中的一个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1
第5版()
专栏:影剧谈

艺术的“拙”味
——谈《牧马人》中的一个镜头
韩尚义
人们称自己的发言谓“拙见”,个人的文稿、画稿、诗稿谓“拙作”。“拙”不仅是为人道德文章的自谦,它也和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有关联。
影片《牧马人》中的郭?子,为人热情,耿直可爱,语言风趣,观众对他印象颇佳。但有些观众对他在大字报上小便的细节,认为有损人物。但也有人认为这个镜头不错,这动作不但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情绪逻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神来之笔”。我是同意后一种意见的。编剧李准顺着郭?子的个性情绪信笔写来,让他在“勒令”的“令”字上撒了一泡尿,出了一股闷气似的,也在情理之中。这里有作者对十年动乱的厌恶情绪,也有对郭?子这个有正义感而又有些稚气的个性的欣赏。郭?子把“秀芝”喊成“秀英”了,把吃糖说成“喝”糖了,在他身上有股子不雕琢、不修饰的纯朴味、泥土味。他说话脱口而出,干事随兴而行。他不假思索地在一天之内把许灵均的婚事手续全办完了。在这个线条粗犷、性格开朗、形象朴实的人物身上,使我联想到艺术品类中的齐白石的画和篆刻,联想到关良、韩羽、马得等人的戏曲人物画,也想到无锡的泥娃娃等民间玩具和那些有趣的儿童画,都是那么大胆自由地用笔、刷色、夸张的造型,这些总括起来就是一个“拙”字。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拙者老成也,会打拳的人打拳,表面看来一点不花哨,可是内功深厚。艺术的拙是要见功夫的。我不是说《牧马人》的编导拍了撒尿这一笔好得不得了了,而是想借此说说艺术的“拙”的不易。
凡事不能弄巧成拙,如若艺术做到有巧有拙,巧拙有素,则是难得的创造,正如郭?子刚训过儿子不要再叫许老师为“老右”,这是他的巧,他的聪明。可是转眼他自己又开口“老右老右”的而挨了妻子的批,这就是他的“拙”了。这一巧一拙,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生动立体,给人以想象和回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