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羊城晚报》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 广九直通车联检棚久延不修有失祖国尊严 桂林一群孩子遥寄维修费用意在为国争光 广东有关部门负责人商讨解决办法,力争三个月内修理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2
第1版()
专栏:

《羊城晚报》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
广九直通车联检棚久延不修有失祖国尊严
桂林一群孩子遥寄维修费用意在为国争光
广东有关部门负责人商讨解决办法,力争三个月内修理好
本报讯 综合《羊城晚报》消息:3月4日下午,羊城晚报编辑部收到一张汇款单,金额为17.72元,汇款人是“广西桂林电表厂子弟学校初三班”。汇款单的附言栏中写着11个字:“烦交广九直通车联检棚用”。
广(州)九(龙)直通车口岸联检棚,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门户之一。每天从这里进出的外宾人数,仅次于北京机场,居全国第二位。但长期以来,这里的卫生糟糕,严重漏雨,“乌灯黑火”,有时旅客吃药也找不到开水。自去年9月17日起,羊城晚报曾多次刊登消息对有关部门进行批评,并发表“丢脸!丢脸!”的议论。以后,联检棚的面貌虽略有改观,但十个使用单位依旧“各人自扫门前雪”,互踢“皮球”,使维修管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为此,羊城晚报又于2月25日发表新闻和评论,再次对有关部门提出批评。新闻的标题是《这个“球”还要踢多久?这个“脸”还要丢多久?》评论的题目是《以大局为重》。
桂林电表厂子弟学校初三班的同学看到这一报道后,便在一次班会上展开热烈讨论。当有人提出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来,作为维修联检棚的费用时,全班42位同学一致响应。结果,连班主任在内,共凑了17.72元,于3月2日寄给羊城晚报,请他们代转有关单位,这个班的班长朱庆说:我们全体同学是想为国家争光,不能让国家丢脸。寄的钱不多,是一点心意,希望有关单位尽快把联检棚修好。
3月5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孩子们的模范事迹,并发表题为《伫候佳音》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人非木石,焉能无情。远在桂林的孩子们,对广州的联检棚久延不修尚且牵肠挂肚,责有攸关的叔叔、伯伯、阿姨们,又该怎样想、怎样做呢?孩子们的赤诚,料想是能够打动某些人的心的。
据报道,广东省的领导同志对报纸的批评很重视。刘田夫省长要求尽快把联检棚管理、维修好。3月6日上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召开会议解决这一问题。出席会议的有:省口岸办公室、铁路、海关、边防、卫生检疫、银行等部门的负责人。广州铁路局的领导同志表示,他们愿承担联检棚的维修任务,力争三个月内对它进行一次较彻底的大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