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共同面对着时代的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2
第2版()
专栏:通讯

共同面对着时代的挑战
本报记者 孟晓云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老干部在退居二线前要尽到自己的职责,青年干部要接好革命的班,两代人共同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请看天津市冶金局的新老干部是怎样回答这场挑战的吧!
要有一种紧迫感
两年前,冶金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先元就开始为冶金战线干部的老化而焦急了。局里领导班子成员,最大的六十七岁,小的也五十九岁了,文化偏低,懂专业会管理的人少,病号多。李先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是交班的时候了。不服老是不行的,应尽快地把新生力量扶植起来。
一些人还难以摆脱选老不选青、论资排辈等陈规旧习的纠缠。李先元却坚持不能在局里的原有干部中转圈子,要破格提拔在基层经过锻炼的、年轻的、有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干部。
经过一番酝酿和慎重的考察之后,1980年9月底,冶金局正式调整了领导班子。3名高龄有病的局党委常委退居二三线,选拔了3名中青年干部担任副局长。
离岗前不忘尽责
“作为一个老干部,要在交班前对革命尽责任。真心诚意地把对中青年干部的传帮带当做一项事业来抓。”李先元同志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指导着退休前的一言一行。
李先元和局里其他几个老局长言传身教,为中青年干部带作风,教方法。在确定全局性专业工作时,凡是新干部看准了的事,让他们出面拿主意,发表意见,让他们拍板,老同志积极支持。遇到公司、工厂对新干部部署的工作拖拖拉拉时,老同志就亲自出面解决,教育他们从党的事业出发,尊重和支持新干部。过去,劳动工资这摊工作比较难做,招工走后门的风刹不住。新提拔的副局长张立昌上任后和有关部门商量,定了一些制度,抵制不正之风,一些人对他有意见。李先元坚决支持他,鼓励他打消顾虑,放手工作。对张立昌提出的方案,经过局党委讨论,作为局党委决议,李先元要求办公室组织贯彻。
让老一辈放心
“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学习,让他们放心!”这是冶金局新提拔上来的中青干部的共同心声。
中青年干部上任后,精力旺盛、干劲很足,讲求工作效率。由于十年浩劫期间管理混乱,造成基建底数不清,遗留下许多“胡子”、“尾巴”工程。新上任的副局长赵庆敏接过这摊工作后,到现场搞调查,很快摸清了基建项目共有180多个,并分别轻重缓急逐个落实。去年有5项工程全部竣工,完成土建面积也是近二十几年的最好水平。有一个天然气收尾工程扯皮四年没有完成,赵庆敏和另一位新上任的副局长董继堂,亲自跑到现场,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快刀斩乱麻,用了两个月就结束了这项收尾工程。
一年多来,冶金局的新同志与老同志彼此配合得很好。特别是1981年,冶金企业在调整中,由于原材料、燃料涨价,产品降价和销路不足,天津冶金局虽然产值略有下降,但利润反而比1980年净增1,0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