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西奈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2
第6版()
专栏:连载

西奈行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四)
埃及母亲正在给“领回来的孩子”——西奈穿上一件新衣。
埃及政府今年将在国家预算中拨出5,200万埃镑用于重建西奈,比上年度骤增3,400万埃镑,从1975年以来对西奈的投资(除开发石油的款项之外)累计已达1亿多埃镑。这在埃及仍然十分拮据的政府开支中,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阿拉伯语有一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一步”。埃及人民重建西奈的脚步,哪怕是不很大的一步,也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西奈北部微波电视转播塔,办公楼和围墙还没有盖成,发射塔和主机就已经安装就绪,准备转播“4·25”庆祝盛典实况。阿里什养鸡厂利用被破坏的铁路钢轨,造起简易鸡棚,向市场提供本地生产的嫩鸡。图尔学校淡黄色的校舍建得蛮漂亮,贝都因小学生和城市儿童一样,提着书包上学。令人惊奇的是南部山区一块稍为平坦的谷地里,竟然有轮动喷灌机在工作。在从来没有粮食生产历史的西奈种出庄稼,这恐怕是前人未必想到过的。
重建要有人。埃及政府正有计划地将战争期间流散到三角洲的西奈人召回原地,使西奈居民迅速恢复和超过1967年以前的人数。记者在图尔接触的技术和管理干部,大多是由埃及其他各省抽调来的,暂时还没有携带家属。西奈南部省长认真地说:“我们是重建西奈第一步的开拓者。”
在这些雄心勃勃的开拓者中间,你会顿时觉得西奈不那么荒凉了。在他们眼中,这里有石油、煤矿、锰矿,甚至金矿;那里有渔场、盐场、枣椰林;修道院、温泉、古迹可以大办旅游,简直处处都可大有作为。确实,表面的荒凉只是长期战乱未加开发的结果。它是埃及一块尚未雕琢的宝石。
埃及政府1978年就组成了西奈全面建设规划的最高委员会。经过三年扎实的调查,包括卫星遥感勘探,对西奈的历史、地理、人口、水文、植被、矿产、石油、可开发土地面积,都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苏伊士湾一带的石油宝藏已经成为使埃及经济改观的重要资源,到2000年,西奈有可能成为埃及石油、矿产、渔业和旅游的基地。
苏伊士运河把西奈与尼罗河三角洲的陆地联系切断,使重建西奈面临交通上的困难。埃及政府提前完成穿越苏伊士运河河底的哈姆迪隧道,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着。隧道每日可容2,000辆车通过。底部两条淡水管道日输送水1.4万立方米,还可通过隧道用电缆向西奈南部输电。运河阻断了陆上交通。这条通往西奈的大动脉,将为实现重建西奈计划作出切实的贡献。
汽车在西奈旷野上奔驰,不时会有几棵枣椰树从车旁掠过。那些为西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流血流汗的人们,多么象这一棵棵不畏飞沙走石、在骄阳如火的沙漠里结出累累金黄色果实的枣椰树呵。 (续完)(附图片)
阿里什新建的微波电视转播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