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食物的性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2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食物的性味
决风
讲究食物的性和味,这是我国古代医学独特的见解。在我国,“医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在体内也起一定的医疗作用。最常见的有姜、桂皮这一类。《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
“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说明人们早就知道姜、桂这些调味品可以做药。在祖国医学中,甚至到了药食难分的境地,比如薏米仁,可以吃,也可当利湿药;山药,可以当粮食吃,也可以做补脾药;西瓜既是消暑的水果,又可清热利尿。
在祖国医学中,食物禁忌是医药护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同样是肉类,羊肉、狗肉都是温性的,牛肉、兔肉是平性的,而猪肉、鸭肉则是凉性的。因此,凡是身体素质偏热的,就不宜多吃狗肉一类肉类;而狗肉、羊肉宜于冬季食用,才能起到它的补养作用。如果不注意食物的这些性味而只讲求它的营养价值,随便摄食,就会出毛病。比如,患发热性疾病初愈,由于禁不住嘴馋,大吃温性的羊狗肉,那就要旧病复发,中医称它为“食复”,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并不少见的。
补品对身体固然有好处,但如果不讲究补品的性味,那有时就不免要事与愿违。比如说:身体极端虚弱、阴燥亏虚、心肺火盛的病人,假如见补就吃,连那些温燥的食物如狗肉、桂圆都不加筛选,那就会使阴虚燥火愈烧愈旺,即平时所说的“虚不受补”。这类病人应该吃些平补、清补、滋阴的食补,如元鱼、白木耳、山药、百合以及温而不燥的胡桃一类补品。
至于食物的辛甘咸酸苦五味,虽不如温热寒凉四性那么重要,但也不可不讲。如辛辣的食物有损于眼睛视力,而绝大多数甘味的食物,则有助于身体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