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5年内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11.6%,人均国民收入1,900美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3
第6版()
专栏:

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5年内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11.6%,人均国民收入1,900美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罗马尼亚人民在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各经济部门在贯彻执行新的经济指导方针方面又取得重要成果。
近十几年,是罗马尼亚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各项工作突飞猛进的时期。在1965至1980年期间,工业取得了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6%。目前机器制造工业已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工艺设备的80%以上。1980年同1965年相比,一些主要工业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电力由904度增至3,027度,钢由180公斤增至590公斤,煤由540公斤增至1,578公斤。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也有了显著发展,农业产值增长了60%。1980年粮食产量为2,000万吨,全国每人平均粮食产量达900公斤。
随着生产的发展,国民收入在近16年中增长了2.7倍。1981年国民收入按人口平均已达1,900美元。职工平均月工资增加1倍多,由1,028列伊(1列伊折合人民币1角6分)增加到2,256列伊,农民的收入由495列伊增加到1,300列伊左右。居民按人口平均的食品和工业消费品的实际消费量也大大增加。1980年,肉类每人为62公斤、奶180公斤、糖28公斤。在1965至1979年期间共建住房223.4万套,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为10平方米。
1981年是罗马尼亚执行第七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头一年。这一年,各经济部门的纯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12.3%,国家预算结余85亿列伊,外贸顺差达3亿美元。工业净产值比前年增长4%。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如电力、煤、石油、甲烷气、拖拉机、小汽车、化肥的产量均比1980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尽管气候条件不好,但粮食产量仍与1980年持平。在基本建设、科学研究、住房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是可观的。
更为重要的是,各经济部门在贯彻执行1979年11月罗共十二大确定的关于调整工业、增加本国原料动力生产、开展农业革命的新方针方面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调整一些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降低一些过去增长过快的部门的发展速度。去年轻工业的增长率为5.8%,大大高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钢的产量未再增加,维持在1,300万吨的水平。原油加工量也限制在2,470万吨,从而使石油进口量比1980年减少了300多万吨。在过去一年中,工业部门着重强调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从而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原材料消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央管辖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前一年提高了2. 4%,生产成本降低了0.8%。
去年外贸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几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出超。外贸总额比1980年增长了1.2%,其中出口增加了 11.3%,进口减少了7.4%。机器设备、电机设备、拖拉机、小汽车、冰箱、挖掘机、化工产品、日用工业消费品的出口量均比1980年有所增加。
在过去的一年中,科研工作者也为贯彻执行新的方针作出了贡献。整个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开发和利用新的原料和动力资源,研制耗能少和节约原材料的先进工艺,解决提高经济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问题。(附图片)
罗马尼亚蒂米索拉市的电气和测量仪器厂测量仪表车间。这个厂是1972年投产的。
新华社记者 郑纪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