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昔日是棵“草” 今日变成“宝”——鞍钢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4
第3版()
专栏:

昔日是棵“草” 今日变成“宝”
——鞍钢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记事
编者按:鞍钢注意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一大批技术人员由“草”变成“宝”,成为生产和科研的骨干,发出了绚丽的光彩。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各级领导应当经常注意的大事。要认真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及时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广大知识分子应当谦虚谨慎,加倍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四人帮”横行期间,鞍钢流传着这样几句话:“科技人员是棵草,技术工作别想搞,若想求生低着头,顶岗劳动去改造。”近几年来,情况就根本不一样了。最近,我们在鞍钢听到了这样的顺口溜:
“昔日是棵草,今日变成宝。生产科研做骨干,四化建设离不了。”
事实确是这样。粉碎“四人帮”后,鞍钢党委果断地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打碎科技人员身上的“枷锁”。对建国以来的冤假错案进行了认真的复查、平反和纠正,使科技人员的精神为之一振。第二、把顶岗劳动的科技人员全部调回科技岗位。1977年,鞍钢党委通过普查,发现仍有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在顶岗劳动,在较短时间内,他们将这批大中专毕业生全部从劳动岗位抽回,经过技术和业务考核,重新分配到教育、科研和技术管理部门。第三、尽量按专业对口进行调整。他们将2,089名用非所学的人员重新安排到对口岗位,使专长专用、人尽其才。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健全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科技人员有权有责。与此同时,提拔了344名技术干部到厂处级领导岗位,把2,020名科技人员提拔到车间、科室一级的领导岗位。
为了搞好科研,多出成果,鞍钢根据长远和近期的科研规划,把科技人员组织起来,针对关键课题组成了技术攻关队。炼铁厂工程师李安宁于1979年被安排到高炉设备攻关组搞科研工作。三年内,他先后参与了高铬铸铁小钟等七项科研,并翻译了大量国外资料。过去,鞍钢铸造钢锭模,是靠冲天炉熔化铁块后浇铸的,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能源。钢铁研究所工程师安广久和广大技术人员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在攻关组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三班搞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两年内实现了用高炉铁水直接浇铸钢锭模。1981年,鞍钢采用这项新技术浇铸了8万多吨钢锭模,节约478万元,节省标准煤1.4万吨。机修总厂工程师崔文玉,看到冷轧厂75座罩式退火炉使用的导向器,全部用进口不锈钢制作,不仅成本高,而且时常因国外进货不足影响生产。他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用价格低廉的稀土硅钼球墨铸铁代替不锈钢。在研制中,各级组织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使这种新材质的导向器先于国外二三年研制成功。1980年,这种导向器获得了冶金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这种导向器与不锈钢导向器相比,每个可节省2万多元,每年节约近100万元,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目前,鞍钢有250个专业攻关队(组),攻下较重大的科研项目31个。
鞍钢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1979年以来,鞍钢举办了三届外语学习班,共有2,600多人参加学习,使这些科技人员翻译国外资料的水平显著提高。鞍钢的金属学会、科协等还坚持举办新技术讲座,组织出国人员和归国华侨作学术报告,共举办学术讲座700多场。
鞍钢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努力,已结出累累之果。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鞍钢共获重大科研奖230项,技术改进奖63项,实现双革项目13,779项,其中重大革新项目840项,还创造部级以上优质产品29项。如今鞍钢有4,338名科技人员入了党,其中,9名是高级工程师。有12名科技人员被命名为鞍山市劳动模范。
李明晨 李克夫 康文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