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市场上的“管得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4
第3版()
专栏:通讯

市场上的“管得宽”
刘兴戎 胡承俭
在徐州市工商管理部门,人们差不多都熟悉迟文翰。他是部队退休的老同志,人们都称他是市场上的“管得宽”。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迟文翰在徐州市光明市场一家水产门市部排队买带鱼。一位买到带鱼的顾客从他身边走过。“这鱼多少钱一斤?”老迟随口问了句。“5角1分。”“那不对,你别走,我和你一起去找水产公司领导。”老迟知道,平均每条三两五以上的带鱼才卖这个价,而这位顾客篮子里的鱼显然大都不足三两五。来到水产公司,门卫说:“今天休息没人,你们有事可以直接去找门市部的主任。”两人又回去,找到门市部主任。老迟指着鱼问:“这样的带鱼够5角1分的标准吗?”主任马上明白了他的来意,转过脸严肃地问营业员:“怎么把4角1斤的鱼当5角1的卖了,这是谁的责任?”边说边把不符合等级的小鱼挑出来,然后换上大的重新称好,交给顾客。这位主任送他们出来时说:“我们一定要进行教育,欢迎大家监督批评。”
有一次,一个市场管理人员无理折了一位卖豆腐的农民的秤。在周围群众的指责下,他当场答应赔偿,但到工商管理分局以后,翻脸不认账,又把这位农民的64斤豆腐低价处理,还搜去了农民身上的30多元钱。后来,这位农民找到了老迟,当老迟听完农民的叙述,便领着他到市工商管理局。局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几天以后,这位社员又找到老迟,热泪盈眶地连连说道:“谢谢您啦!工商管理局赔了秤,30元钱也还了,豆腐钱也补了,真谢谢!”老迟说:“不要谢我,我们应该执行党的政策。”与此同时,市工商管理局也告诉迟文翰,那个市管人员已作了检查。
每天清晨,常常可以在徐州市光明市场或宣武路农贸市场附近看到迟文翰在溜达,他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有时也采购点时鲜蔬菜。他熟悉市场,关心市场,去年一年,他就给有关部门寄去反映市场问题的信30余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