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广播剧是值得重视的艺术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4
第5版()
专栏:

广播剧是值得重视的艺术形式
刘保毅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效果和录音技术,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描绘场景;借助听众的想象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获得艺术享受和教益。
广播剧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早已流行各国,成为世界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广播剧的发展一度因为电视剧的兴旺而有所影响,但人们对艺术欣赏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视觉艺术,也需要听觉艺术,广播剧并没有中止发展。现在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电视剧和广播剧两朵花竞相争艳。
广播剧在我国算是迟开的花朵。三十年代一批著名戏剧家,如夏衍、洪深、熊佛西、于伶、孙瑜等,曾为宣传抗日写过广播剧。他们是我国广播剧的开拓者。然而,由于无线电技术的落后和当局者对广播剧不予重视,广播剧在旧中国没有兴旺起来。
解放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于1950年2月,播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广播剧《一万块夹板》。随后,广播剧这朵花在许多电台相继开放,到六十年代,涌现出一批听众喜爱的剧目,并有一些成为保留剧目。十年动乱期间,它和其他许多文艺形式一样,基本被扼杀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广播剧又复苏了,特别是近两年来,广播剧呈现了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电台去年一年录制了近四百部广播剧。从题材上来说,古今中外,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所反映。从样式上来看,有正剧、喜剧、悲剧,也有儿童剧、童话剧。
由于广播剧的兴旺发展,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爱听广播剧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元旦和今年春节举办的“全国广播剧展播月”播出的两批剧目,引起全国广大听众的强烈反响,仅中央台就收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听众来信1,000多封。例如安徽省一位山区听众来信说:“中央台最近举办的‘广播剧展播月’,我们很爱听,我们山区文化生活比较枯燥,戏很难看到,有广播剧便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希望多播一些。”由于广播剧不受剧场的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比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更便于送戏上门。通过无线电波,广播剧传送到偏僻的山乡、遥远的边疆和天涯海角,使缺少文化生活的群众也能增添一点精神食粮。遍布全国各地的无形的“广播剧场”可以容纳亿万听众。因此,广播剧是拥有最广泛群众性的戏剧形式。
广播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能迅速而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听众的原因之一。建国三十多年来,电台录制了数以千计的广播剧,通过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在向听众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有些青年来信谈到他们曾经一度对政治厌倦,对生活、学习丧失了信心,而在听了《道路就在你的脚下》、《晶莹的心》、《金鹿儿》、《白玉兰》等广播剧以后,“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僵死的心恢复了青春活力。”一些读者听了《彭元帅故乡行》,
“一边听,一边流泪。彭总高尚品德打动了我的心,教育了我如何做人。”从听众来信中可以反映出广播剧的教育感染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能作出有力的贡献!
虽然广播剧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需要的艺术形式,但是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来,它的发展还嫌慢了点,同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不相称的。我们所生产的广播剧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电台经常收到听众来信呼吁:“我们爱听广播剧,就是太少了,希望多播送一些!”广播剧在所有剧种当中是轻骑兵,制作比较简便,生产周期短。目前,我们有五、六十个电台能生产广播剧,按理说是有可能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广播剧的,但为什么没有办到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必须重视配备专门从事广播剧生产的编剧、导演、配乐和效果人员,加强和更新录音技术设备;另外,也需要得到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近两年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出版社以及一些报刊杂志已经开始扶植广播剧这朵花了,出版了广播剧选集,发表了评论文章,这对广播剧的发展和繁荣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有些作家为电台写了广播剧本,一些著名的话剧和电影演员参加了广播剧的演播,因而提高了广播剧的艺术水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评论家来写广播剧、评论广播剧,这对提高广播剧的艺术质量是大有好处的。我们希望各个方面都来扶植广播剧,让这朵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