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生气勃勃 结结实实——读《萧乾短篇小说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4
第5版()
专栏:

生气勃勃 结结实实
——读《萧乾短篇小说选》
张伯海
《萧乾短篇小说选》,最近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选得较严,篇幅不多,却是他的代表之作。
萧乾多以亲身的经历作小说素材。他自幼失怙,受人冷眼,靠半工半读,挣扎着求学。少年不幸,却使他比温室里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底层人民,品尝了人间苦涩的滋味。小说集中最抓读者的要算《篱下》、《日落》、《矮檐》等反映少年生活的作品了。这些作品不论写被遗弃的母子受人歧视的际遇,写失去双亲的孤儿的辛酸,写为洋人做牛马的童工所受的欺侮,写穷孩子读书的艰难……,都浸透着作者同情的泪水,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愤怒的抗争。可贵的是,作者不仅描画了人间残虐,还着力写出了生活的另一方面:人间也有好人,而且比坏人“多得很”,除了母亲外,还有给了自己“半个母亲”的爱的胖姐姐、一起嘻戏的童年伙伴、与自己共同卷进反帝斗争的爱国学生……
作品中的少年虽是生在巨石下的一棵嫩草,但没有变形,没有被压弯,他贪婪地吸吮着他生活里所能遇到的一切善良、正义、爱和美的露水,顽强地茁长着。作品使人感到了生活的沉重,却不失去希望,表现了战斗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力量。
集子中另一类作品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略。作者在所写的第一个短篇《蚕》里,就以自己领悟到的生活哲理,否定了“全能的主宰”——神的存在。在短篇《皈依》、《昙》、《鹏程》、《参商》里,作者更根据切身经历,揭露了帝国主义传教士的欺诈和虚伪,特别是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欺压。现代文学创作中接触到帝国主义宗教侵略这一主题的,尚不多见。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作家斯诺曾将《皈依》收入他1933年编译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之中。
小说集中《印子车的运命》、《邓山东》、《花子与老黄》、《小蒋》等篇,描写了洋车夫、小贩、老家人、伙计等小人物在旧社会的遭遇。这是些善良本分的可怜人,他们心中都有爱,都“靠力气吃饭”,并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热送给人间。但生活是那样的冷酷无情,他们虽执拗地挣扎,却终难摆脱越来越黯淡的命运。作者写了旧社会对于人的斫丧,为这些被欺凌被毁灭的善良人发出叹息,替他们控诉!
萧乾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能博取各种文学流派的长处,却“不当它的奴隶”。作者善写人,把旧社会中各阶层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心理活动,描摹得栩栩如生;也娴于写景,如对旧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绘声绘色,是幅使人目不暇给的北国故都风情画。小说在艺术构思上也比较讲究,情节紧凑缜密,笔墨用到好处,篇幅不太长,却有较大的容量。
当萧乾的第一部小说集《篱下集》问世时,作家沈从文曾作了“生气勃勃勇敢结实”的评价。这些作品至今读来仍然给人生气勃勃、结结实实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