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恢复和发扬供销社的优良传统 江口供销社扶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群众称赞他们是“社员的贴心人”,他们本身的业务也得到了扩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5
第2版()
专栏:

恢复和发扬供销社的优良传统
江口供销社扶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群众称赞他们是“社员的贴心人”,他们本身的业务也得到了扩展
本报讯 通讯员严士球、记者肖美俊报道:广西桂平县江口供销社恢复和发扬供销社的优良传统,积极扶助有困难的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发展多种经营,效果显著。去年,他们重点扶助的26个生产队中,有20个队人均分配由上一年的100元增加到200多元。重点扶助的50户社员家庭,每户农副业生产总收入一般都增加50%以上,最多的翻了一番多。群众称赞这个供销社是“社员的贴心人”。
近年来,江口供销社把扶助有困难的生产队和社员户,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作为支农的一项具体任务。扶助的办法是:由生产队和社员自愿报名,供销社与公社党委研究批准,然后召开重点扶助对象会议,具体研究和落实致富计划和措施,并签订产销合同。接受扶助的生产队和社员户,要按照合同安排生产和交售产品,供销社对他们实行“五个优先”,即优先安排多种经营生产;优先供应种子、种苗、肥料和农药;优先进行技术指导;优先收购他们的产品;优先供应工业品。
为了保证重点扶助对象增产增收,供销社及时派人到外地采购回各种果苗、种子和肥料。从外地聘请5名师傅指导社员编织、烤烟、种药材和培育蘑菇,还抽出懂技术的职工31名下乡蹲点,具体帮助。上珠大队第八生产队,历来有烧红砖和石灰的习惯,供销社的同志与队干部商量,安排20—30%的劳动力去烧石灰,又到外地组织计划外煤炭供应烧窑,还积极帮助推销石灰。这个队两年就富起来了,1980年人均分配达到230元,比1979年增加100元,去年又上升到263元。银竹大队第22生产队社员陈瑞仁,家有13口人、8个劳动力,房前屋后有很多竹子,又懂得一点编织手艺。供销社拿最新的样品,并派技术员指导他家学习编织,同时让他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他全家逐步掌握了编织技术。1980年,陈瑞仁全家编织收入就达6,000元。去年,他家农副业总收入达到1.5万多元。这个生产队也在供销社扶助下,靠编织翻了身,去年人均分配达到400多元。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购销两旺。去年,江口供销社农副产品的收购额达到410万元,超额24%完成任务;商品零售额达667.7万元,也超额了5%。今年,江口供销社又同50户社员签订了产销合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