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采取特殊措施 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 青海牧区教育事业逐步发展 增拨民族教育专款 兴办各类民族寄宿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5
第3版()
专栏:

采取特殊措施 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
青海牧区教育事业逐步发展
增拨民族教育专款 兴办各类民族寄宿学校
本报讯 记者杨新河报道:青海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牧区民族教育事业,加速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这几年,全省牧区新办起了388所各类民族寄宿学校、12所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上大学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长,1981年考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全省大学招生总数的20%。目前,全省有1,800名少数民族学生在大专院校学习,5,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达19万人。
青海省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的37%,以藏族为主,散居在占全省面积96%的牧区。过去,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这几年,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牧区民族教育上,以办寄宿学校为主。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带头深入牧区抓民族教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定和措施。
几年来,省人民政府每年从地方财政中给民族教育增拨一部分经费。从1981年开始,每年从中央拨给青海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拨出896万元专款用于民族教育事业;对全省牧区所有民族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免收学杂费,并对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学生免费供应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课本。青海省还发动社队积极办教育。许多社队每年自愿从公共积累中提取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仅海北藏族自治州各社队,三年中拿出来办学校的经费已达100多万元。各地政府部门为寄宿学校准备了桌凳、被褥、灶具等,给学校调拨了奶牛,划出了建立校办牧场用的草山。师生们喝上了奶茶、吃上了酥油。有些地区还为寄宿学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保育员。
为了办好民族学校,青海省很重视师资的培训。省民族学院设有为牧区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资班。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共办起了6所民族师范学校,几年来已培养少数民族教师6,000多人。省有关高等院校还开设了在职教师轮训班,已轮训少数民族教师500多人。省教育厅成立了民族教材编译机构,已编译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各科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