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北京部队一批老干部愉快地退居三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5
第5版()
专栏:

北京部队一批老干部愉快地退居三线
他们离休后继续为国分忧,不计较条件,不向党伸手。有的就地安置,和群众一起改变当地面貌;有的回到农村老家,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有的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有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郭存亮、记者叶旭林报道:去年以来,北京部队1,300多名老干部胸怀革命大局,愉快离职休养,加快了部队各级领导班子年轻化的步伐。
这批离休老同志包括团、师、军和兵团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勤奋工作,是革命的有功之臣。近年来,他们通过学习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有关废除干部终身制、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革命化的指示精神,开阔了胸怀,自觉地把听从组织安排、让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接班,看成是自己为人民再作一次贡献的实际表现。他们以离休为荣,以举贤让能为己任。北京部队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刘运祯是位做了三、四十年政治工作的老同志,他被批准离职休养后,积极向年轻干部传授机关工作经验,并协助上级领导机关总结战争年代后勤保障工作经验。某军后勤部政委胡金锁等8位师级干部在去年调整领导班子时,一面真诚地向党委提出退出班子的请求,一面积极地推举年轻优秀的干部进领导班子。他们还针对家属子女对离休想不通的思想顾虑召开家庭会,讲解实现领导班子年轻化的重要意义,剖析那种“在位得益,离休吃亏”的错误认识,打通了家属子女的思想,得到了支持,愉快地退居第三线。
许多老同志在离休后,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以党的利益为重,主动为国分忧,不计较条件,不向党伸手。这批离休的老同志,有的在塞外山区奋战二、三十年,不嫌环境艰苦,甘愿就地离休,和当地群众一起为改变山区面貌出力;有些老同志离休时,由于干休所没建好而仍旧住在原来旧房里,毫无怨言,并甘当“编外干部”,经常来到训练、施工、生产现场,热情地为年轻干部当“参谋”,出主意。某师副政委张俊明自愿放弃到城市住干休所的优越条件,回到辽西山区偏僻农村和乡亲、妻儿一起务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某高炮师老干部李中山离休后,在部队进行农村经济政策教育时,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干部战士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好教材;部队干部转业时,他积极承担移交工作,昼夜兼程,到千里之外去联系移交转业干部工作,被誉为“闲不住的人”。其他离休的老同志有的背起药箱义务行医,有的到工厂、机关、学校给青少年讲革命传统,有的满怀豪情挥笔书写革命回忆录。
由于大批老干部退居第三线,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团、师、军领导岗位,使各级领导班子呈现朝气蓬勃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