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搬家”并不是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5
第8版()
专栏:探真小语

“搬家”并不是出路
欣仁
有人不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和可贵,总觉得“挖山不如搬家好”。他们说,搬家不是也能解决“出入之迂”的困难吗?而且省工、省力、省时,要比
“挖山”高明多了。
“搬家”虽然也是一种办法,不过,翻检古今中外“搬家”的史例,除了作为军事手段的一种、兵书上称作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或者还有必需的移民以外,再也找不出什么“高明”的例证。比如那些被别人用武力驱逐的国破家亡的大搬家;那些被天灾人祸迫得流离失所、死里逃生的搬家;那些被洋人强行劫运充作奴隶劳工、苦力的搬家,等等,统统难以被称作“高明”。
至于说到“愚公”的搬家,也并不象有些人想的那样简单。有人指出,智叟居住的河曲是一个“舟楫相通”的好地方,反问“愚公为什么不搬到那里去?真傻!”可是,他并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一则愚公其人,宁可终生叩石垦壤,亲率子孙毕力平险,为后代开路造福,而不肯贪图眼下的轻巧,去坐享那寄人篱下的现成,这正是他品格、志气的可贵,否则,还有什么值得后人效法的“精神”可言呢?二则智叟其人,虽然已被称颂为“大智大贤”,但在讥讽了愚公以后,却也并未向之发出“老哥,还是搬到我们河曲去吧”的邀请。其实,这也很难怪智叟“不贤”。要知道,即使是远古时代,从一个部落居住的地方,“搬”到另一个部落居住的地方去,也要“兵戎相见”,通过流血才行的。今天,有些人,总想攀扯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以便“搬”到人家开辟过的地方去分享些“舟楫相通”的现成,却不管人家是否真的欢迎。有的甚至为了沾点小光,无耻地去认些干娘、干老子之类。这种小聪明不见得是“名副其实的‘智’了”。
这里,有必要简单地说一说被一些人羡慕的华侨、华裔人“搬家”的真象。因为溯其本源,也都是从祖国“搬”出去的,这同我们谈论的“搬家”问题有关。新近放映的电影《海囚》揭示的那种“搬”法,令人惨不忍睹。被这样拐卖和劫虏到海外作牛马的华工,总数不下50万人。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揭露和愤怒的指控,很值得对此健忘或不知的人一读。被日本远东军抓走的华人“苦力”,也属于这一类,但并未计入数内,其惨痛之情,尚在人心,就不去细说了。至于更多的人,则是由于想在故土“挖山”也不可得了,这才凄凄惨惨戚戚地“搬”到异乡去的。当然也有怀着挖“金山”的想望“搬”出去的,但又有几人,挖开了“金光大道”呢?他们有的生活还不安定,有的安定下来了,也是经过了世代的辛勤挖掘而开辟的。他们心怀祖国人民,祖国人民也时刻关注着他们,彼此情深意厚,共同寄希望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现。可是,现在的一些戏文电影里,大都表现的是个别人的“衣锦返乡,荣耀故里”,大有重演韩湘子得道后返尘“二度梅英”的那么一种味道,而把血迹斑斑的往事掩过去了。
我们谈论“愚公移山”的事,并不是离开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针大计这个前提,来孤立地比较“挖山省力”,还是“搬家省力”?而是说,靠什么样的精神,用什么样的态度,才能真正克服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那些必不可免的困难?更何况,就解决我们整个民族的大计来说,十亿人口要搬家,又能搬到哪里去呢?移居“舟楫相通”的“河曲”吗?然而,如此广袤的河曲,又在哪里?
所以,除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外,再也找不到另外的出路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