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我国石油资源的前景与普查勘探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6
第2版()
专栏:

我国石油资源的前景与普查勘探任务
塞风
许多同志都很关心我国石油资源的前景,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1973年,我国原油开始出口。1978年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居世界第9位,成为一个重要产油国。但是,在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的时候,新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油田却比较少,石油资源后备基地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对我国石油资源前景表示担心,国外有的人甚至断言:“不要多久,中国将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对此,赵紫阳总理做了明确的回答:“这种情况是肯定不会出现的。”赵总理的这一论断是有科学根据的。我国石油资源前景良好,只要大力加强石油普查勘探,就可以增加后备储量,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看一个国家的石油资源前景,主要看沉积岩的分布面积、体积和有机物质丰富程度,以及运移、储存石油的地质条件。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过地质普查,发现了300多个可供勘探石油的沉积盆地,沉积岩面积450多万平方公里,还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大陆架,它们构成了我国石油资源雄厚的物质基础。从古老的震旦系到最新的第四系,都已发现了油气田或油气显示,分布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这表明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外国的石油地质专家对我国的石油资源量进行估算,多少不一,大致是300亿吨到1,000亿吨。我国的专家认为,300亿吨至600亿吨是比较稳妥的。我国现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累计只有几十亿吨,确实潜力很大。
美国陆地沉积岩分布面积约为470万平方公里,同中国差不多,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已经超过600亿吨。他们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技术先进,装备好,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所发现。我国进行大规模石油普查勘探不到三十年,普查勘探程度低,尚处于初期阶段。
我国不少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只探明了浅部的一部分储量。如华北盆地,我们估算的资源量是80亿吨,松辽盆地资源量45亿吨,而拿到手的地质储量比这个数字小得多。塔里木盆地被认为是具备寻找大油田的地区,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普查勘探。我国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远景也是很好的,已经发现了6个含油气盆地。这些盆地不仅规模大,而且有的盆地是同陆地上的重要油区连结在一起的。如渤海盆地,它是胜利、大港、辽河等油田向海洋的延伸部分,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已经打出了一批高产油气井。东海盆地的面积46万平方公里,含油气构造成群成带,第一口钻井就获得了多层油砂和高压天然气。南海找油形势更加喜人,仅珠江口盆地的面积就有15万平方公里,地质部先后打了7口探井,对其中两口井进行测试,均获得了工业油流。我国正在招标,将与外国企业合作开发南海和南黄海部分盆地的油气资源。总之,不论从哪个方面看,我国石油资源的前景都是很好的。
但是,要把这一科学预测变为现实,就需要加强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当前,影响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矛盾,是普查勘探力量薄弱,新探明的石油储量赶不上开采增长的需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储采比例失调”。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工作。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处理开发和普查勘探的关系。据了解世界上一些重要产油国是很重视石油开发的前期工作的。一般来说,用于寻找石油的钻机和用于开发勘探的钻机,比例相当,有的达到1比1。我国是1比10,而且还不稳定,石油普查勘探常常被忽视。回想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石油普查勘探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勘探,钻了几千口井,因而发现了一大批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六十年代又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辽河等一系列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后来在原油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的时候,普查勘探力量却相对地削弱了。以致1965年至1980年的十五年间,原油产量增长近10倍,而探明的储量增长不到两倍。十几年来的重开发,轻普查勘探,是造成当前石油储采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我们一定要从指导思想上,正确处理开发和普查勘探的关系,增储增采,稳步前进。
开展新的一轮石油普查勘探,向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和新深度进军。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国,几乎都是在开辟一个新地区、新领域,找到新的油气类型之后,石油储量和产量才成倍增长的。以美国为例,在洛基山进行普查勘探时,开始只找浅部中、新生代背斜类型的油藏,效果不好。后来转成搞逆掩断层下深部的油气田,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的油气田。苏联的情况也是如此。按照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来衡量,我国所有的沉积盆地都可以看作是新地区。中国的地质现象很有特色,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各个地质年代,均有储集石油的地层。目前我国油气田,主要在中、新生代地层中,多为背斜圈闭类型,埋藏深度一般在3,000米左右。但是,地震和钻井资料表明,3,000米以下有很厚的沉积岩分布,不少盆地在3,500米以下发现了高压油气层,是找油找气的广阔领域。我国的油气藏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除背斜以外,还有古潜山型、礁块型、地层岩性圈闭等非构造的新类型。海相地层是更广阔的领域,国外90%以上的大油田,分布于海相地层。我国海相沉积岩地层面积有250万平方公里,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过去的石油普查勘探,主要是寻找背斜构造类型的油田。对一个大的远景区,应当进行全面规划,依次突破可能的各种找油领域。这里面有理论问题,也有技术问题。现在提出打开新领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把石油普查勘探作为一个独立阶段纳入国家计划。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任务,是对全国沉积盆地进行普查勘探、发现油气田、评价油气区、预测远景储量、提供油气资源基地。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而且工作周期比较长,才能见到成效,甚至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工作阶段划分出来,列入国家计划,以免石油普查勘探工作被挤掉。在计划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应当争取短期内初见成效,十年左右资源面貌有较大的改观。我们认为,近期的重点,是包括东海在内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海上沉积区,应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坚持工作。
发展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那些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容易发现的油田,找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硬骨头,比较难啃。一般说来,五、六十年代的老方法、老设备,已难于查明地层深部的地质构造情况。近十年来,世界地质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我国也开始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仪器设备的灵敏度、精度、探测深度和轻便化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地质部门用于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的先进的东西还很少,有的不配套,尤其是地球物理探矿的装备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严重影响了地质技术经济效果。石油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也比较薄弱,不能及时地给石油普查勘探以正确的指导。我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工作对象,要想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取得重大的突破,必须在石油地质理论方面有所突破,发展新的理论。我们过去运用地质力学、陆相生油、传统构造理论指导找油,并以此带动和发展了众多的学科,各学科都为我国的石油地质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是,任何理论都没有止境,都要继续发展。建国初期,主要是根据油苗打井,“就油找油”,后来以勘探背斜构造为主,但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油田都是背斜类型。所以,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地质理论,借石攻玉,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地质理论。我们应当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石油地质专家,开阔思路,敢于探索,善于创新。认识上、理论上的飞跃,必然会带来石油普查勘探的新突破,这是国内外无数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了的。
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是大有可为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应当加倍努力,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作出新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