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花脸春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6
第8版()
专栏:

花脸春秋
峻骧
八、盛戎传艺半夜操琴
拜师授徒之风,这几年戏曲界又兴盛起来,这是好事。但是在什么时候收徒弟好?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能年高德劭、功成名就的大家才配收徒,其实许多戏曲艺术家晚年唱腔做派都因年事关系今非昔比,而徒辈却不加分析,一味摹仿,实是弃精壮而学衰疲矣!回顾一下戏曲史册,许多卓越的艺术家却是盛年收徒的:梅兰芳二十五岁受十五岁的程砚秋之拜,数年后梅程并列、同享盛名。裘派艺术今天所以能如此光大门楣、后继有人,也不能不说是得力于裘盛戎青年收徒之功。
裘盛戎终年五十六岁(1915—1971),早年曾搭杨小楼、金少山等班,陪杨演《阳平关》饰曹操,陪金少山演《白良关》饰尉迟宝林。他既有家传,又受科班严格训练,从艺后得与名家同台,加上他谦谨善思,细究人物身份、性格,敢破常规。因此二十多岁时,便引起了广泛注意。
演花脸总以身材魁梧、嗓音洪亮、宽肩膀、大脑门为先天之利。盛戎却身材瘦小,脸庞也比较窄。但是他善于作戏,除了靴底垫厚外,每次演出第一个亮相,他总是注意长身儿直至脚尖点地,同时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转,顷刻满台生辉,给观众一个威武高大的印象。他嗓音亦不甚佳,不能与何、金的黄钟大吕相比,然而由于他精琢运气行腔抒情之法,使他独创的“裘腔”自有其前人所无的迷人魅力。他以韵醇味厚的声音和精细多变的唱法,鲜明恰切地抒情达理,以声传神,于声情并茂之中体现酣足的神理,加上他那有家有法、圆润无痕、精巧多变的舞姿,使观众在耳目共娱的艺术享受中,洞见人物的性情、心灵。裘派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许多人着迷,至今如痴如醉。四十年前方荣翔还是个从艺不久的青年,就深深爱上裘派。荣翔生于北京南城贫家,十二岁拜骆连翔为师学艺,后从张鑫奎学花脸,同时搭班演戏。每次裘演出,他总抽暇观摩,于无人处摹仿裘腔练唱,但总不得门而入。一天凌晨,他正在中山公园后河喊嗓子,听到另一个喊嗓的人,酷似裘盛戎。他想去找,却又觉冒昧,不一会儿,那人却沿着城根分着垂柳过来了。原来是盛戎之弟裘世戎。他劈头就问荣翔:“你想学裘盛戎?”“是的,可是学不好”“你跟我去吧!”从此方荣翔得拜盛戎为师。当时年方十六,裘也不过二十七岁。差不多同年,盛戎收王正屏为徒,亲授《盗马》。
裘的《盗马》舞姿干净漂亮,红髯膨起,往来飘拂如龙鳍凤尾,精美绝伦。裘当时已有琴师,但给学生说戏时,却总是夜里三点半开始,亲自操琴给学生吊嗓,边吊边讲,边教边吊,耐心至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