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名副其实的“老字号”——记天津桂顺斋糕点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7
第3版()
专栏:

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记天津桂顺斋糕点店
本报记者 阎晶昌 李元溥
少数传统老店挂出了老牌匾以后,恢复的仅仅是“老字号”,却不见恢复有特色的老产品。天津桂顺斋回民糕点店不是这样。三年多来,这个店从糕点风味到经营作风,始终坚持发扬老传统,做到了名副其实。
桂顺斋糕点店有五十多年历史。他们制作的糕点外形美观,内质酥松,层次分明,味道清香,食之不腻。在华北、东北地区久负盛名。十年动乱中,“老字号”取消了,经营特色没有了,只剩下白皮、桃酥、硬皮等几种大路糕点。1979年初恢复了“老字号”以后,品种由五六种增添到50多种,1981年又增到100多种,其中,断档十多年的金丝麻花、酥合子、核桃排、乌梅糕等拿手货也同消费者见了面。
恢复老桂顺斋味道,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按传统配方选料,按传统方法制作。他们用料一丝不苟,每百斤糕点始终坚持用十九斤半香油。汤圆馅中的红果、菠萝、桔子、香蕉,都是用鲜货加工制做的。在经营方法上,从拿货、装盒、包包、打捆,都恢复了传统方法。
桂顺斋糕点不仅货真,而且价实。汤圆个大均匀,色泽雪白,吃到嘴里松软、细腻、香甜可口。用的是一号江米面,尽管成本高了些,利润却逐年上升,奥妙就在于薄利多销。1979年该店销售汤圆35,000斤,盈利8,000元;1981年销售165,000斤,利润增到4万元。
这家商店恢复了“老字号”以后,抽回3名老桂顺斋职工,分别担任了经理、副经理、糕点柜长。青年人一进店,老师傅们就对他们讲桂顺斋的传统经营方法,组织青年售货员轮流到工厂跟班劳动,熟悉糕点制作过程。恢复了“老字号”后,这家商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特等模范集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