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我的检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7
第5版()
专栏:

我的检讨
王鹏飞同志的意见很好。我希望把他的信和我的初步检查,都在报上公开发表,以教育更多的新闻工作者。
1月下旬,我到滇南采访,23日得知沙甸军民要在除夕开联欢会。我了解了有关内容,在24日(除夕)晚饭前写成初稿。因为沙甸无法发稿,加上我要去县城完成另一采访任务,便离开了沙甸。行前我嘱托驻地部队的新闻干事李文义同志到时候去参加晚会,并且约定,如果不按原计划进行,一定要在晚11时前给我打电话。当晚,李文义同志没有打电话,我就把稿子发往报社了。看到王鹏飞同志的来信,才知道报道有误。
经查,当晚张子仁阿訇因病重,不能到会讲话,是由公社宣传干事代讲的;沙甸的演出队没有按原计划演出,是因为群众要求早点看电影。李文义同志因为爱人来部队探亲,他也没有应约去晚会现场。这就造成了报道在重要情节上的失实。
造成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我责任心不强,采访作风不深入、不踏实。作为一个记者,不论有多少理由,都应亲临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事实无误;尤其是事前草拟了稿子,发稿时更应认真核实。我没做到这一点,却去采访另一篇报道,盲目追求发稿数量,这就必然顾彼失此。
这篇报道失实,我的心情非常沉痛。我感谢王鹏飞同志的批评,一定认真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错误。杨登渠
近几年,我们的新闻报道逐渐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同时,失实的报道也还没有绝迹,记者杨登渠写的一篇军民联欢的报道就是一例。这篇报道中的若干情节严重失实,在当地造成很坏的影响。杨登渠同志接受了读者王鹏飞同志的批评,对报道失实作了检讨,态度是诚恳的、严肃的。十年动乱中,新闻报道假、大、空成风,其影响至今尚待肃清,我们愿与新闻界同行继续共同努力。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经常把评报的意见,把发现的报道失实之处,告诉我们。——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