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海湾国家的战略决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7
第7版()
专栏:

海湾国家的战略决定
陈积昌
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海面上,各种型号的油轮穿梭往来,络绎不绝,高峰时每天有七、八十艘船通过海峡,平均每19分钟就有一艘。但是,这种繁忙的景象不久就要过去了。
海湾6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为了保障石油运输的安全,已作出了改变石油运输线路的重大决定。根据这个决定,输油网的重点将从阿拉伯半岛的东海岸转到西海岸,运输线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转到红海—苏伊士运河。
1981年7月,沙特阿拉伯已建成从东部的阿卜凯克油田到红海沿岸的延布港的第一条横贯阿拉伯半岛的输油管,全长1,200公里,日输油量为185万桶。去年11月,在第二次海湾合作委员会会议上,海湾国家又决定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再建5条横贯半岛的输油管:两条从阿卜凯克油田到延布港,一条由科威特油田到延布港,一条从伊拉克的巴士拉到延布以北地区,一条从伊拉克的基尔库克至红海北部的亚喀巴湾。这5条油管加上沙特已有的通往延布的管道,总输油量将日达600至700万桶,相当于海湾国家目前日产油量的一半。此外,今年1月底举行的海湾国家石油部长会议,还同意研究建设纵贯半岛的输油管网,使另一部分原油从南面的阿拉伯海输出。据估计,仅建设5条新油管就需耗资100亿美元。
海湾国家为什么不惜耗费巨资,进行如此庞大的改变石油运输路线的工程呢?海湾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1980年出口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总额的62%。西方进口石油的40%和日本用油的70%均来自海湾国家。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的运输线是目前海湾国家向国外出口石油的唯一通道,被称为输送石油的“大动脉”。霍尔木兹海峡则是“大动脉”的咽喉要道。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这条“大动脉”就会窒息,海湾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就会被切断。由于海湾地区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已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热点,特别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苏军部署逼近海湾地区,直接威胁着海湾运输的安全。两伊战争使霍尔木兹海峡的形势更加危急。据西方报刊报道,湾海国家对“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可能蔓延十分忧虑,担心霍尔木兹海峡遭到封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湾国家决定调整石油运输线路,改变其全部石油出口依赖霍尔木兹海峡通道的局面。显然,这是海湾国家为应付海湾地区面临的实际威胁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定。
新的石油运输体制的建立,将把6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必将促进海湾国家的内部团结和联合自强的趋势。新的运输线将使埃及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埃及也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人们认为这一前景将是推动双方改善关系的一个有力因素。
美国和西欧舆论认为海湾国家的决定符合西方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它不仅可以保障海湾石油的供应,而且缩短运程,节省运费。美国为了适应石油运输线改道的需要,也将把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防卫重点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转向红海、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以对付苏联向红海地区的扩张。
日本对改变石油运输线的决定抱着喜忧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它确实希望改变目前日本石油来源“系于一线”的危险局面,另一方面它对新运输线给日本带来的风险也忧心忡忡。据日本报刊报道,日本主要担心的是,从红海经曼德海峡运往日本的新运输线不仅距离拉长,运费增加,而且安全也有问题。特别是曼德海峡也是咽喉地区,苏联核潜艇经常在附近海域巡弋,日本油船将处于苏联舰只的威胁和监视之下。因此,日本舆论已呼吁政府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早谋对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