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在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1
第5版()
专栏:

在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巴 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和我们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开始了。我最近身体不好,不能前来参加,感到很遗憾。我热情支持这个会的召开,并祝它圆满成功。
军事题材是文学创作题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军队几十年艰苦的奋斗,创建了历史性的巨大功勋,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壮烈事迹,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丰富源泉。建国以来,我们一大批长期经历了战争生活的作家,写出了很好地表现革命战争、歌颂英雄人物的作品,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这些作品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大批好作品,在群众中都有很好的影响。
解放初期,我曾到部队去了一个时期,生活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间。我第一次和部队的指战员生活在一起,接触到那些普通的战士,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感到特别温暖和亲切。我开始爱上了那种生活,爱上了那些人。在斗争最尖锐、生活最艰苦的朝鲜战场上,人们习惯于用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爱和恨的感情。年轻战士以吃苦为光荣,以多做艰苦工作为幸福,到了关键时刻争先恐后地献出生命,他们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感动,给我教育。我和志愿军指战员们交了朋友,思想感情也渐渐发生变化。我第一次去住了7个月,第二年又去住了5个月,虽说时间不长,作品写得不多也不好,但在我笔下开始出现了年轻战士的形象,并通过作品把我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多多少少传给我的读者。直到今天,我所爱的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还激动着我的心灵,鼓舞我前进。
我们的军队是可爱的军队。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斗争中,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这些年又立了新功。我觉得军队的光荣斗争历史,军队的英雄榜样,应该大写特写。这是我们作家的责任。当前国际形势还是动荡不安,战争危险依然严重存在,人民解放军继续站在保卫祖国、保卫四化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斗争的前列。无论从教育青少年后代、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准备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角度,或是从文学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
感谢解放军的领导同志,靠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这个座谈会很顺利地开成了。这还是建国以来头一次开这样的会。我们作家协会做的工作不多,但是我们愿意配合着你们,做一些组织、推动的工作。从这次座谈会开始,今后作家协会和各地分会,应该把组织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组织地方作家到部队去深入生活,加强对军事文学的研究、评论,作为自己经常工作的一部分,放在重要的位置,抓出成效。
在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方面,我们许多作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同时也都感到有一些创作思想、创作问题需要研究、探讨。这次座谈会可以总结、交流我们自己的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看到不足,提高对军事题材创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以便推动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更好地发展。
我没有什么好的经验,讲不出多少意见,只想谈一点感受。
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和别的创作一样,也面临提高质量问题。文学作品当然需要相当的数量,因为我们有广大的读者,读者的要求又是多种多样。但更重要的是质量,要努力创作出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提高创作质量,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如开阔视野的问题。将军事战线和其他战线联系起来,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表现战争、表现军事斗争,而不是孤立地、与社会生活隔绝地去写战争、写军事。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就做得很好,他一开头不是直接写抗美援朝战争,而是展现经过土地改革以后农村欣欣向荣的画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刻画人物,显示这场保家卫国战争的正义性,使人看见壮阔的历史背景,觉得很有气势。
又比如真实性的问题。怎样尊重生活的真实(包括历史的真实),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掘,而不是主观随意地“拔高”或肢解。鲁迅先生早就讲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样的话。我喜欢读报刊上发表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那些烈士们给亲友的书信,还有日记,它们是那样真实、朴素、亲切、感人,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颗为乡土、亲人,为祖国而战的高尚纯朴的心。它们当初并不是为发表而写的,但有时比经过“加工”的华丽文字更加动人。艺术作品当然需要作者的加工,但我的理解,这种加工不但不应违反生活的真实,而是要更加深刻地发掘生活的底蕴、表现时代的真实。这样对时代生活比较深入的开掘,就使得人物富有时代特色,作品有一定的历史深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描写上。
再如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写人物的性格、命运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的斗争生活是丰富、复杂、多姿多彩的。英勇卓绝的斗争锻炼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钢铁战士。我们的文学作品写人,写人的性格和命运,就要把人物置身于复杂的矛盾斗争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这一点,很可以从我国古典的军事题材作品取点经。象《三国演义》、《水浒》等小说,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不同人物的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难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家把他的人物摆到斗争的漩涡中去写。说到写英雄人物,又比如怎样处理好英雄和平凡的关系,英雄人物和群众的关系,等等,也是需要在创作实践中加以注意的。
最后,我讲一下熟悉生活、深入生活的问题。我看,这是繁荣军事文学创作的关键,也是提高作品质量的前提条件。生活的确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都是从这个源泉里汲取养料,找寻素材的。脱离了生活,作家还有什么可写呢?又怎样能写出好作品呢?不从生活出发,就只好从概念出发,向壁虚构。作家有没有生活,人们从作品中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作家缺乏生活积累,生活底子不厚,对生活的体察、研究不深入,在写作品的时候,种种缺点都会暴露出来。我自己深有体会,五十年代我要不是经过全国文联的安排,两次奔赴朝鲜,我就写不出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品。但是我只在朝鲜待了一年,生活的积累究竟有限,日子久了,熟悉的又变为生疏,新交的朋友又中断了联系,不太了解了。要创作出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光有过去的生活积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新的生活积累,新的知识和本领;而这些,都只有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才能逐步熟悉和掌握起来。只有深入今天军队的火热斗争生活,才能写出真实、深刻地反映当代军人新的精神面貌的作品。
我相信,这次座谈会之后,会有更多地方上的作家到部队去体验生活。部队作家与地方作家这两支力量的亲密团结和合作,一定会使我们的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走向更大的繁荣。
让我们大家拿起笔,把笔当作火,当作剑,歌颂真的、美的、善的,歌颂“伟大的长城”和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打击和消灭黑暗、腐朽、丑恶的旧事物。用我们的作品为亲爱的祖国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巴金同志的书面发言,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