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充分利用先进设备 发挥专业技术才能 调整劳动生产组织 南斯拉夫讨论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1
第7版()
专栏:

充分利用先进设备 发挥专业技术才能 调整劳动生产组织
南斯拉夫讨论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
本报讯 驻贝尔格莱德记者黄炳钧报道,最近,南斯拉夫联邦社会计划局受联邦执委会之托,就南斯拉夫的劳动生产率问题提出了分析报告。联邦院4月1日对此进行讨论。会上,社会计划局局长斯·梅德尼查全面分析了劳动生产率的现状,落后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
联邦社会计划局的报告指出,南斯拉夫的劳动生产率大大落后于欧洲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比南斯拉夫高1至1.6倍,有的部门高达5倍。使南斯拉夫更为不安的是,在设备程度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却有下降的趋势。二十五年来,南斯拉夫固定资产的总投资占社会产值的32.3%,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投资总额中设备占51%。南斯拉夫的工业设备大多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的,工艺先进,设备也比较新颖。可是这些增添的先进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使用。据分析,南斯拉夫的工业设备平均利用率为60—65%,同发达国家相比约低20%。基本上是一班生产,开两班的较少,开三班的更少。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一是经济结构失调,二是缺乏国际支付能力。由于南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基础工业没有相应跟上,动力、原料、再加工材料的供应越来越趋紧张,其中不少工厂是专靠进口原材料维持生产的。最近几年来,由于外汇紧张,进口困难,使不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待料。因此,有了先进设备不等于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报告还指出,进口先进工艺,购买专利,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南斯拉夫过去没有及时利用外国的工艺来加强本国的工艺基础,发展自己的工艺。与此相反,随着进口的增多,加重了对外国工艺和外国原材料、零部件的依赖。
干部和工人的专业知识,同物质基础、工艺技术一样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战后,南斯拉夫虽然培养了大量专业干部和熟练工人,但是,正如报告指出,这些专业干部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联邦经协作的一次典型调查表明,有52%的专业干部学非所用,其中具有大专程度的干部,他们劳动时间的利用率仅为69%。
除上述因素外,造成南斯拉夫同欧洲发达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差距的原因,还在劳动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质量。
非生产人员比例过大。据统计,在社会所有制部门从业的职工中,40%的人从事非生产劳动,而且非生产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比生产部门快50%。而在工业部门的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38%。即使在生产部门,非生产人员、行政人员的比例也在增长,约占37%。这种劳动力的布局,显然不能不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南斯拉夫至今实行的分配制度,比较合乎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仍没有完全摆脱平均主义的束缚。“铁饭碗”有,泡病号的也不少。南斯拉夫法定劳动时间为每日8小时,但实际的有效劳动时间平均为5小时。
南斯拉夫按人口平均的社会产值达到2,500美元,已跨进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报告认为,要使南斯拉夫经济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附图片)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红旗汽车厂的工人在安装发动机。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