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国营农场要努力提高经营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2
第2版()
专栏:

国营农场要努力提高经营水平
本报评论员
国营农场的调整改革已收到效果。去年不少地方严重受灾,国营农场系统盈亏相抵后仍然盈利二亿多元。为了巩固扭亏增盈的成果,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需要每一个国营农场都扎扎实实地提高经营水平。
各地农场的经营水平很不平衡,去年继续亏损的农场仍有35%,有些原已转为盈利的农场再度亏损。亏损的单位,除了一些条件过差的高寒和边远地区的农场以外,大多数是由于经营单一,经济基础薄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由前年高盈利转为去年大亏损,主要是由于农田基本建设较差,抗灾能力低,遭受了特大的洪涝灾害;经济收入门路不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江苏省国营农场去年同样受灾,但场场盈利,就是因为近年发展了70多项多种经营,增加了收益,加强了农田建设,减轻和补偿了受灾损失。造成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国营农场生产成本过高。据对229个亏损农场进行调查,平均每生产价值100元的产品,就要亏损17.6元。其中89个农场,每斤水稻和小麦的生产成本,高达2至3角。因此,改变单一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国营农场提高经营水平的重点。
国营农场经营潜力较大,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机械和动力装备较多的好条件。只要因地因场制宜,实行以一业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开展多种经营的门路是广阔的。或者搞集约经营,或者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都发展起来,就能够多路进财,多方聚财,逐步增强农场的经济实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既要看到开辟多种经营门路的广度,又要注意到综合利用发展的深度。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经营,就可以取得投资少、收入大的经济效益。河北省芦台农场实行农牧工商综合经营,效益就很显著。现在,国营农场大都实行了财务包干,只要严格按国家计划经济办事,在完成农副产品上调任务和财务包干任务后,可以充分行使自主权,利用多余产品和资财,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路子,为稳定地扭亏增盈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当然,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能不顾国家计划要求,片面追求市场价格,盲目发展多种经营。同时,兴办多种经营项目要注意原料可靠,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生产确实是社会需要的产品。这样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据上述229个亏损农场调查分析,国营农场生产成本过高,主要由于非生产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财务物资管理混乱,营业外开支大(主要为政策性、社会性开支)等因素造成的。其中营业外开支问题要由国家统筹解决,农场内部则要彻底克服吃“大锅饭”的思想,加强经济核算,严格管理制度,改善经营方法,尽量减少活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从近年许多盈利农场的实践来看,在切实制订生产指标、成本指标、劳动定额和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各个岗位的经济责任制,把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劳动报酬紧密联系起来,责任分明,奖罚有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不但可以使职工执行指标和定额心中有数,而且能够调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国营农场内部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各个承包单位在生产规划、主要产品处理、主要物资供应、劳力调配、奖赔办法等方面,都要执行农场的统一领导和规定。这有利于发挥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发挥机械作业的效能。要合理兼顾国家积累、农场收入和职工个人所得的利益,防止任意压低指标定额,扩大利润分成比例,滥发奖金的现象;更不能实行实物包产包干,违背国营农业统一经营的原则和制度。
最近,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业生产应和其他各部门一样,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原则,强调发掘内涵性潜力。”国营农场从开展多种经营和降低生产成本入手,认真改善经营管理,目的就是发挥农场内部各种资源的潜力,节约消耗,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国营农场整顿企业的中心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