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种子”——记山西省林业厅厅长刘清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2
第2版()
专栏:

“绿色的种子”
——记山西省林业厅厅长刘清泉
本报记者 金嘉声
今年农历正月初三上午,山西省交城县义望公社覃村大队,鞭炮声声,锣鼓阵阵,社员们穿红戴绿,正欢度春节。这时,一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干部,冒着严寒,流连在纵横交错的农田林网里。他对闻讯前来的大队干部说:“我今天来,一是给乡亲们拜个年;二是看看我的这些‘老朋友’——树木长得怎么样;三是研究一下咱们覃村的义务植树怎么搞?”
这位老干部,就是三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林业建设上的山西省林业厅厅长刘清泉。
绿色种子播四方
刘清泉1938年参加革命。他和林业结下不解之缘,是从1951年开始的。
当时,他担任夏县县委宣传部长兼管农业生产。他看到翻身农民迫切需要木材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而国家又拿不出木材来,心里很是不安。不久,党中央发出植树造林的号召,正对了他的心思:“林业能造福人民,就要一抓到底!”
春天,刘清泉为了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树种,到处奔波。他听说解放前郭道村有个农民栽的两棵钻天杨长得很好,就专门去调查。可到郭道一看,那两棵钻天杨早就不在了。只是树桩周围还长着许多嫩枝条。于是,他和同行的人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精心地剪下60多根枝条,扦插到了渠边。没过几年,这里的钻天杨就发展到1万多株,一下子变成了山西省和全国林业建设的先进单位。
为了绿化全县,已经担任县委书记的刘清泉带头育苗。春节到了,机关干部都回家过年了,唯独他和爱人领着小孩,在县委机关院里刨地育苗。数九寒天,地冻得象铁,一镐下去一个白印。他找来了玉茭秆,燃起堆火,把冻土烧化。就这样,两天挖开了席子大的四片地,打好畦子,上足底肥,为育苗作好了准备。他一带头,机关、农村干部都干了起来。不到一个月,县、乡、村、户四级育苗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1958年“大炼钢铁”时,他不说假话,不图虚名,带着干部、群众到山上采回了10万多斤作树种用的橡子,因此招来一顶“甘居下游”的帽子。但是,就在这一年,夏县成了全国第一个“四旁”绿化先进县。从夏县起,刘清泉先后担任过四个县的县委书记,他象一个绿色的天使,走到哪里,那里的大地就披上绿装。
刘清泉为什么能够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植树造林?他回答说:“林业是党的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伟大事业,我每到一地,抱定决心非把那里的绿化搞起来不可。不这样,我就觉得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刘清泉热爱林业,重视林业的模范事迹,受到了山西省委的肯定。1965年秋天,《山西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和《县委书记头脑里要有“树”》的社论,号召全省县委书记向他学习。不久,调他任晋南行署副专员,分管农林水利工作。正当他满怀豪情,决心为林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十年内乱开始了。刘清泉被打成“走资派”,有人还把他揪到过去工作过的地方,轮番批斗。但是,刘清泉被揪到哪里,那里的群众就为他鸣不平。在夏县,批斗会一散,社员们就嚷嚷说,咱不是来参加批斗会的,咱是来看看刘书记的身子骨结实不?刘清泉身处逆境,酷爱林业,矢志不渝。他说:“绿化祖国,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农民需要树,国家需要树,人人需要树,自古以来,哪朝哪代不栽树?活了半辈子,还没听说过栽树犯罪哩!”
省委的林业参谋
1970年,刘清泉被调到山西省农林水利局工作。十多年来,他跑遍了全省100多个县(区),调查研究,寻找办法,献计献策,发展林业建设。
长期贫困落后的晋西北,为什么一直翻不了身?1976年,他到五寨、岢岚、宁武等10个县作了历时近一个月的调查。他看到这里到处是光秃秃的“馒头山”,一条条的“刀刃田”,风沙蔓延,侵吞农田,心里痛感不安。他想,象这样大面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只有大力植树造林,才能改良农田,促进粮食增产。他回到太原以后,立即向省委提出了在西山28个县,建立1,000万亩水土保持林的建议,引起了省委的重视。不久,省西山防护林领导组成立了,造林工作迅速展开。
1979年夏天,他在吕梁山区南部的10个县,专题调查了20多天,并把临汾地区西部7个县的县委书记,邀请来开了两天座谈会,写出了《西山农业建设的路子应该怎么走》的调查报告。后来,这个调查报告被印发给参加西北黄土高原学术讨论会和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参阅,他阐述的方针和建议,受到了林业部和有关专家的重视。
三中全会后,党的政策回到了农村,农民兄弟一封封要求“还我树木”和希望上级支持他们植树造林的信件,象雪片似的飞向省林业厅。刘清泉拆阅着,思考着,脑子里浮现出前些年在乡下听到看到的一桩桩破坏、阻碍社员个人植树的事件。他想,山区和丘陵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0%,植树造林任务很重。不把全省两千万农民这个造林大军动员起来,山西林业建设的步伐就快不了。他和大家经过多次酝酿、研究,制订了鼓励农民个人植树的八条具体办法。1980年,这八条办法一公布,农民植树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到去年底,全省社员个人植树累计保存数一亿七千多万株,其中有一亿株是近两年栽的。
十多年来,刘清泉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有关国营和社队林场如何建设得更好,平原地区的绿化怎么走集约经营的道路,农村如何建立小片速生丰产林,雁北地区的“小老树”如何改造,全省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设想和奋斗目标等十多条建议,都被采纳了。
三句话离不开树
在林业战线上,刘清泉又是一个热情的宣传员。见了干部,他讲植树造林的意义;见到农民,他说:“栽杨树,养母猪,三年就能成大户(富裕户)。”
他特别注意把各级领导同志当作重点宣传对象。春节到了,他和几名副厅长联名给全省二十多个造林重点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写信,建议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把本县的林业工作搞得更好。县委书记来太原开会,他又邀请部分同志座谈,交流抓林业工作的体会和打算。下乡调查林业生产,他更是抓住机会向县委宣传林业。为了扩大宣传面,农民出身的刘清泉,还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写文章。他的著作《全国四旁绿化模范县——夏县全境绿化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林业造福人民》,已先后于1959年和1981年出版。他还经常为《人民日报》、《中国林业》、《山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写文章,介绍林业建设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