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我党北方农运战线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回忆战友郝清玉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2
第5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我党北方农运战线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回忆战友郝清玉同志
薄一波 刘澜涛 王丛吾 李运昌 徐彬如
郝清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党北方农运战线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于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河北正定地区党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保属特委书记、顺直省委(即北方局)常委兼农委书记等职,并一度主持顺直省委的工作。为了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他历尽艰险,足迹踏遍晋、冀、鲁、豫、热、察、绥、陕和平津等省、市,唤起民众,传播革命火种,同敌人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 1931年4月,他在天津被捕。由于敌人的长期摧残,1935年9月他病故于“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时年32岁。
郝清玉同志1904年生于河北正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时因生活所迫,出外谋生,在北平一家鞋店当制鞋工人。在这期间,他与北京大学一些进步学生结识,接受了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
1924年春,清玉同志回到家乡,和尹玉峰等同志一起,为筹建正定地区我们党的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瓜分,国内各路军阀争权夺地,矛盾重重。正定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天灾兵祸,民不聊生。就在这时,正定地区我们党的组织成立了。为解决联络机构和掩护职业问题,尹玉峰同志说:“清玉同志是有名的皮鞋匠,就开个鞋铺吧!”清玉同志四处筹集资金,聘请人员,并为鞋铺取名为“裕华鞋庄”。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鞋庄开张营业了,为后来正定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正定党组织几经扩大改组,由特支发展到中心县委、地方委员会,成为领导这一带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清玉同志以他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和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发动群众、壮大党的组织工作中去。他说:最要紧的事,是到农民中去,讲清楚他们为什么受苦,提高他们的觉悟,再在觉悟的农民中发展党的组织,基础工作搞好了,我们党的事情就好办了。他不知疲倦地深入田间、地头和贫苦农民的茅屋草舍,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当时农村教员中的一位共产党员,对清玉同志这种艰苦创业精神写过这样的话:“日走阡陌,夜宿草堆,饿食干粮,渴饮冷水”。
1927年旧历五月,清玉同志等成功地领导了正定地区万余农民暴动。当时,奉系军阀为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增加捐税,预征钱粮,正定地区又下了一场冰雹,更把劳苦大众逼上了绝路。中共正定地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领导农民暴动。五月十七,是正定地区城隍庙会,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来到这里,向县公署冲去。清玉同志带领群众冲进县公署大堂,他举起三节鞭,把大堂屏风打了个粉碎。县知事在群众的压力下,被迫取消了预征钱粮、讨赤捐等捐税。这次暴动打击了奉军的反动气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28年春,清玉同志调到顺直省委,任省委委员兼农运部长,但他仍然很少坐机关,总是往来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察、热、绥等地区指导工作,每到一处,便向当地干部传授农运工作经验,培训干部,推动这些地区农运工作的蓬勃开展。
1928年7月,顺直省委由于不团结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党中央决定中央特派员陈潭秋、刘少奇同志参与省委领导,并主持召开了顺直省委扩大会议,改组了顺直省委,清玉同志当选为省委常委。
在这期间,清玉同志坚持党的原则,极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在顺直省委的机关刊物《出路》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既是共产党的信徒,共产党就是我们的终身出路。我们就应当处处恭敬他、亲爱他,使他一时一刻地不要与我们分开。不要总指责省委错误或市委错误或某个人的错误,这样说是不正确的,固然谁有错误,谁负责任,但党并不是几个人的党,我们应当站在共同的地位上,一天一天的在工作中努力改造党、健全党,使党真正走上布尔什维克的道路。”清玉同志这种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光明磊落的品质,我们这些老同志现在回忆起来,仍很敬佩他。
当时,党中央发布了《中央致顺直省委并转全体同志的信》,并派周恩来同志来顺直解决问题。12月,周恩来同志到天津后,与省委常委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清玉能全面客观地介绍省委存在的问题表示赞赏,对他的胆识、工作魄力和个人品德,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接着,周恩来同志主持召开了北方党代表会议,传达党的“六大”精神,整顿北方党组织,郝清玉同志仍当选为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这次会议在北方党发展历史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清玉同志积极贯彻执行12月会议精神。12月扩大会议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顺直省委的工作出现了从来未有过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清玉同志曾一度主持顺直省委的全面工作,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直奉军阀混战的间隙,正确地引导已经复兴的群众革命斗争情绪,扩大革命的影响。清玉同志还经常采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重点深入到冀东和豫北等地,1930年上半年又到直南的磁县、濮阳、大名等县,推动这些地区的工作,使党的各级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30年5月,中央派贺昌担任顺直省委书记,传达贯彻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游击战争,争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左倾路线。
7、8月间,清玉同志以省委常委、巡视员的身份,兼任保属特委书记。这时的保定地区党组织,已经遭到了敌人的严重破坏。清玉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贯彻“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指示,在这一地区条件尚不成熟,制止了那些在白色恐怖下很少实际效果的左倾盲动行动。他指示保属党的各级党组织“要完全进入秘密工作状态,千方百计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的保护,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准备更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保属特委在他的领导下,很快改变了过去被动的状况,打开了局面。一次,清玉同志选择在保定市有名的“白云章包子铺”,召开党、团特委联席会议。地处繁华街道的“白云章包子铺”,居然能利用来召开特委会议。这除说明清玉的胆识、工作魄力和对敌人的准确判断外,还说明,短短几个月保属特委工作已大大改观了。在同志们的配合下,特委会议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任务。他经常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宣传群众,发展党的组织。这一时期,保属特委的党、团组织,以及各种群众组织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他倾注全力抓了特委及所属各县委、中心县委及市委领导成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他关心同志,在熟悉每个成员的出身和阅历、特点之后,便放手使用他们,在使用中培养干部。不少干部觉得在他领导下工作,心情舒畅,提高快,工作出成绩。清玉同志特别重视对同志们进行气节教育和党纪教育,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灵活机动地和敌人作斗争,如被敌人盯上而不能逃脱时,要销毁文件,必要时要吞到肚子里。在清玉同志领导下,特委制定了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和制度,使保属特委的工作得到了稳固的发展。
1930年8、9月间,保属特委决定,在完县“五里岗”和博蠡一带举行武装暴动。特委军委书记张兆丰同志到博蠡指导暴动的准备工作。暴动前夕,特委书记郝清玉向参战的干部、战士做动员,号召大家“勇敢杀敌,为建立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战”。两次暴动,都狠狠打击了敌人,对党以后的武装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缺乏作战经验,“五里岗”暴动遭到了较严重的损失。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清玉等同志感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暴动是不适宜的。
1930年11月间,清玉同志回天津参加省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仍然传达贯彻争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错误路线,清玉同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条路线是根本行不通的。回保定后,他没有向保属党组织传达会议精神,坚决顶住了省委关于撤销党、团组织,成立“特别行动委员会”的指示,保持了这一地区的党、团组织的相对稳定。
清玉同志在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党员和群众同凶恶的敌人作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巧妙地保存自己;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既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又不伤害同志,不使党的元气受损。
1931年3月,清玉同志调回省委。团省委机关出了叛徒,危险不时向他袭来。他对爱人说:“一个共产党员为了他的理想,为了工农民众不再过牛马不如的生活,牺牲自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931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清玉同志在天津被捕,起初押在天津市警察局,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面前,他丝毫不为所动,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以后,又由于另一个叛徒的当面指供,暴露了他顺直省委领导成员的身份,从此,清玉同志即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同年8月,清玉同志被押解到北平“陆海军副司令行营军法处”,判刑后,被押送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在奉系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下的草岚子监狱,对共产党人实行法西斯反省政策,妄图摧垮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他们先是进行残酷的肉体迫害和精神折磨,并辅之以封建法官讲佛经、洋神父说教;后来又宣布对政治犯进行定期“审查”,六个月为一期,凡三次“审查”仍不反省的就枪毙。面对敌人残酷、卑鄙的种种手段,清玉同志叮嘱难友“要经得起考验,要站稳立场”,鼓励大家同敌人进行斗争。为了改善狱中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展开了绝食斗争。清玉同志拖着被敌人折磨的病弱身体,积极参加绝食斗争,绝食斗争坚持了一个星期,终于迫使敌人接受了绝食条件,斗争取得了胜利。
清玉同志这时病得很厉害,敌人乘机向他进攻:“给你手上抹点墨,只要在这上边按个手印,就送你到德国医院去治病,送你出去。否则就送你到天桥(刑场)去!”清玉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你们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人民,应该反省。我是抗日革命到底,无过可悔,送天桥、地桥随便吧!”在敌人变本加厉的折磨下,清玉同志的病情急剧恶化。就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仍在关心着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经常向同志们说:“看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好消息”。当时报纸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朱、毛率领红军向陕甘方向流窜”。清玉同志听到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他们过来就好了。”
1935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儿子郝清玉同志与世长辞了。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子孙后代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