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合理安排使用出国进修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5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合理安排使用出国进修人员
高等院校留学回国的进修人员日益增多。如何合理安排使用他们,已提到日程上来。不少单位正根据他们所学专长,积极作出安排,注意发挥其作用。但是也有这样的单位,对此很少过问。学是为了用,这才是派出留学的根本目的。学得再好,如果不合理使用,就等于白白耗费了国家的资金和个人的辛勤劳动,就丧失了派出留学的意义。
一些学校指出,所谓用其所长,就是围绕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让他们首先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根据本人条件和工作需要适当安排他们担负一些教学行政领导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方面。
对于留学人员,怎样做到用其所长呢?从一些单位的情况看,这里面涉及到研究课题的选择、科研条件的安排等问题。首先,科研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留学人员回国后作用的发挥。有些留学人员回来后所以能有用武之地,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所选的课题都能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当前建设的需要。相反,有些留学人员由于选择的课题脱离了我国目前的需要,回来后发挥作用受到很大限制。正因为课题的选择关系重大,所以很多单位早在留学人员出国之前,就对其将来回校之后发挥什么作用作出周密的考虑,做到了“派出之前,想到回国之后”,避免了盲目性。有些同志提出,为了加强派出工作的计划性,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作出规划,不能因为一有名额,不管学什么就盲目派出。
选准了课题,只是为用其所长提供了必要前提。要真正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还必须解决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目前,各校及其附属研究所的经费有限,现有的条件就那么多,因此要加以合理的分配。有些单位采取的做法是,按所选课题价值的大小,分别轻重缓急,依次加以解决。这样,留学人员中那些重要的课题,就有了物质条件的保证。有些单位则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他们不管课题本身的价值如何,统统依照论资排辈的次序来解决。这样一来,留学人员所需的条件就不易解决。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讲师和助理研究员居多数,论资排辈只能排在后面。有位很有造就的讲师留学回来,按照上述办法他要排到本教研组的第十名以后。这个学校的副校长提出要为他单独申请科研资金,但是他很担心,即使资金有了,分派助手也可能轮不到他。
除了合理使用本单位的现有条件外,通过广泛开展协作,利用外单位的条件,也是办法之一。一般说,高等院校同产业部门相比,研究力量强一些,而资金、设备条件差一些。一些单位的经验证明,双方开展合作研究,不但有利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也便于发挥留学人员的所学专长。
留学人员要发挥其所学专长,单位领导要采取积极态度,但是本人的主动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留学人员都能怀着为国效力的赤诚之心,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学校的困难,他们能体谅,对于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他们能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去解决。例如一些同外单位的协作项目,往往是他们在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争取来的。只要有了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一定会在教学、科研中做出新的成绩来。
陈仁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