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愤怒的海》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26
第8版()
专栏:

《愤怒的海》后记
秦牧
长篇历史小说《愤怒的海》,是一部本身经历曲折,“命运多舛”的书。算起来,从我酝酿写它,到现在交付出版,前后距离差不多有二十年;从完成草稿到现在,也有十七八年的时间了。一本我花心血最多的书,问世这么艰难,世事的纡回曲折,着实大大出于我原先的意料。
中国人足迹遍天下,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以及华裔外籍人的数目,最少也有好几千万。这些人的先辈,只身去国,飘洋过海的时候,大抵各各有一段令人热耳酸心的故事。到了海外以后,又常常有许多或者凄楚哀伤,或者曲折离奇,或者慷慨激昂的经历。暂不讲别的,单说华侨和当地土著居民共同抗击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故事,就不知道有多少。拥有这么众多的华侨、归侨和海外亲人的国家,本来以这方面事迹作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应该十分丰富才对,但是很可惜,事实上我们书店的柜台里,这类作品寥寥可数。以华侨战斗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我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因为我少年儿童时代曾经长期侨居海外,对华侨的故事是知道得不少的。长大以后,对这方面的事物也就比较关心。五十年代古巴人民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即“七·二六运动”曾经震动全世界,当时这个革命是进步的,正义的,尽管它后来局势的发展有令人失望之处,但是当时古巴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的确是风雷激荡,令人兴奋的。古巴是华侨众多的一个国家,在十九世纪它经过几年苦战,挣脱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枷锁,争取独立的过程中,曾经赢得累千“契约华工”的支持,华侨参战的英勇故事至今广泛流传。尽管当年参加古巴独立战争的中国人不一定知道“国际主义”一词,然而他们英勇献身的精神却的的确确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体现。1961年初我获得解放后第一次得到的专业创作的机会,就开始酝酿创作这部长篇。我写它的主旨:充分寄寓于在全书卷首引用的各大洲人民主张发展人民友谊,反对暴虐和专制的格言和谚语中,例如“宁可直立而死,不愿跪地而生”之类就是。这是用不着多作解释的。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我付出大量心血,穷年累月去完成它。
但是,我也知道,创作这样一部长篇,是把跳高架上的横竿,放在一个自己几乎难以跳过的高度上面。故事得从十九世纪开始,从国内写到国外,最后又得使它和现代相衔接。我深知如果不阅读大量史料,就无从下笔。我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专门读书,这张书单包括的范围颇广,有清代的历史和小说,清人写的笔记杂抄,清朝外交官的日记(如张荫桓的《三洲日记》),以及景象历历的清代人物画稿如《点石斋画报》之类,接着就读外国的,如美洲各国独立史话,玻利瓦尔、何塞·马蒂等人的传记,古巴的历史,古巴华侨写的回忆录,以至于西班牙的史话,以及拉丁美洲、西班牙的小说等,从这些书籍中,我既接受了理性的概念,又摄取了感性的知识,渐渐地,故事的轮廓和人物的面貌在我的脑子里冉冉升腾,并且越来就越清晰了,这时,我就开始执笔。
1962年底,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门知道我正在写作这么一部长篇,就向有关方面推荐,让我获得一个机会,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到古巴访问。从1962年底到1963年初,我在古巴居留了21天,走遍了它全部省份。除了预定的访问程序以外,我还特地腾出时间,找寻和我写作这部长篇有关的材料。参观了许多与小说有关的遗址,还在唐人街和许多老华侨把臂交谈。有一个热心华侨还特地把他父亲早年被贩卖到古巴当“契约工”的契约寄赠给我。所有这一切,都对我写《愤怒的海》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增强了不小的信心。
我回来后更加积极地投入这部长篇的创作劳动之中。
我断断续续地写,1964年夏完成了初稿三十多万字。算起来,包括开会、杂务、访问占用的时间,前后足足费了三年的功夫,这可以说是我呕心沥血,花了最大力量写成的一本书稿了。
稿子完成后,我应约交给北京一家出版社,他们已经原则上接受出版。但是这时,社会上,文学要写当代题材的调子越唱越高,写历史题材的已经日渐受到排斥,加上古巴政治局势的变化,因此,出版社就把稿子暂时搁了下来。不久,“四害”横行的十年动乱开始了。我丧失了自由,存在家里的《愤怒的海》的原稿被人搜走,以后就一直不知所终。转眼几年时间过去,我被“解放”了,我领回的退还给我的物品中,意外地,有一份人们不知用什么办法从出版社编辑部弄来的《愤怒的海》的副本,但是开头部分已经稍有残缺。面对这点劫遗之物,我虽然喜出望外,但是那时万恶的“四人帮”未除,到处都流行着“帮风帮气”,这样的作品,既是不可能出版,也是我所不愿出版的。直到“四害”剪除,雨过天青了,1979年,我应《文艺报》之约,写过一篇《三十年的笔迹和足印》,概述自己经历过的创作生涯,文中提到这部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就约我把稿子交给他们出版。我这才从箱子里把这部稿子重新捡了出来,并从图书馆抄回在动乱中散失的,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的部分,补足全稿。对着那些开始发黄的陈旧稿纸,弹指一算,十八个年头已经一晃过去了。人生并没有很多个“十八年”,这样的事情,真令人有啼笑皆非、恍如隔世之感。
这部历史小说经过修改之后,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花了最大心血的一部书稿出版,比较起那些在历史浩劫中全部心血结晶被人付之一炬,或者平白无故丧失了生命的先行者,还要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的。历史的沉痛教训启示我们:旧时代的遗毒在我们的社会里存在的程度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十分需要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