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于松如 工程技术界的光辉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8
第7版()
专栏:

  于松如
工程技术界的光辉榜样
王源
一、于松如对生产的贡献
于松如是天津市中纺一厂原动部的工程师,因为充分的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作用,光荣的被全国总工会直接评选为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的代表。
天津解放以来,于松如的贡献很大:他改进了中纺一厂锅炉设备,提高了工人的操作技术,建立定期检修制度。使一厂锅炉效能显著提高,煤耗逐日下降。据中纺一厂一至七月的统计,该厂燃煤已节约二千六百多吨,价值合小米六十万斤。今年七月,天津市总工会为了使生产竞赛运动提高一步,决定召开全市锅炉专业会议,有组织有领导地交流先进经验,推动技术学习。于松如被选为锅炉技术研究会的主席,积极参加和支持了这个组织,公开了自己多年苦心钻研积累的心得,完整的发挥了技术人员在生产竞赛中的技术指导作用。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天津市已有天津造纸厂,寿丰、福星面粉厂,恒源、中纺四厂,永利碱厂等单位,对改进锅炉加强信心,仅仅天津造纸厂,根据他的建议,停了低压炉,用开滦一号末每天节煤便达十吨。中纺一厂检修一号、二号透平机时,他又克服了工具、原料、技术操作方面的各种困难,设计制成了透平机上的重要配件如汽口、汽叶等,为国家节约了八千元美金的外汇。因为这些重要配件一向是依靠外国进口的。
二、技术指导和群众智慧相结合
于松如是一个已有二十五年工龄的工程师了,今年四十九岁。曾经历任上海、芜湖、石景山、保定各发电厂厂长及工程师,对于电机、锅炉有很丰富的理论修养及实际经验。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技术指导善于和启发工人群众的智慧相结合。中纺一厂锅炉燃烧的改进,就是一个明证。
中纺一厂的锅炉为链子炉,和目前国内所有的链子炉一样(新式炉为煤粉炉),是根据“炉膛内部隔断(弯曲)多;瓦斯的热能才可充分利用”的陈旧理论设计的。于松如根据最新的理论,改进了锅炉建筑中不合理的部分,将炉膛隔断从四段改为二段,相对地增加了炉膛的空间,增强了煤炭的充分燃烧。他又研究了操作过程,发现了过量通风的缺点,便和工人们详细讲解煤炭燃烧与空气的关系,指出一斤煤在十六斤空气中,燃烧最完全:空气不足,燃烧不好,空气过量,也会降低炉的温度的道理,耐心启发工人结合实际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工人们最后终于掌握了正确的通风技术:“风闸的开启要前部较小,中部大,逐渐向后部减小,最后部不需开启。”使过量通风由过去的百分之五十,降到百分之二十五。他又和工人们共同研究怎样使煤炭进炉均匀,含水适中等等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科学操作方法。并规定严格的定期检修制度,加强锅炉房和各有关部门的联系。这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成绩,现在一厂锅炉效率已超过了“制造商”规定的效率定额,煤耗则由每度电一点二○二公斤,降低到每月平均○点六六四公斤,较建厂以来最低的煤耗量,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三。
透平机汽口、汽叶的设计,制造到完成,更完整的表现了技术指导和群众智慧结合的特点。汽口、汽叶的制造困难很多,材料缺,工具缺,工人们的技术经验也缺。制造汽口,根据所能购买到的镍铬钢原料过小的条件,只有焊接一途,于松如从理论上,肯定镍铬钢可用中性焰焊接,技师萧南昆又补充了中性焰的含义,最后由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焊工唐彦章,经过五次失败后创造了两面反履同时焊接的方法,终获成功。汽叶的制作,经过技师、工人及于松如本人共同制造了十四件特种工具以后,才最后制造成功。因为他善于用他的理论修养,启发工人,提高他们的技术,因而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中纺一厂原动保全工人纪鸿宾说:“过去我不愿干原动保全,修锅炉,钻炉膛,又脏又累,实在没劲。跟于工程师干,觉着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又明白了电机的重要,思想就通了。”
于松如在解决技术问题时,时常事先充分征求工人群众的意见,同时也尽可能的征求别的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集中了大家的意见后,才系统的提出决定意见,并反复的向工人们解释,直到工人完全明了为止。
三、关心工人,和工人打成一片
虽然有不少成绩,但于松如却没有一点工程师的架子,平时,经常穿着和工人一样的布制服和小棉袄,工人叫他“小棉袄工程师”。一厂原动部工人张万芳说:“过去职员在办公室呆着,工人在机器房呆着,谁也不接近谁。于工程师却老和我们呆在一起。”工人开娱乐晚会,于松如参加,和工人一起扭秧歌,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在生产上获了胜利,他便自动的打着鼓和工人送红旗。工人也不另眼看他,下了班,时常有三两个工人到他家聊闲天,谈工作。他们之间毫无拘束,工人们很亲热的叫他“于头”。他也真心实意的和工人靠近。解放前,他教工人的时候,和其他技术人员一样,留了一手,或耍个障眼法。解放后,思想打通了,立刻告诉工人:“过去我说的一套,其中有假,现在是真的了。”检修透平机时;他笑着告诉工人说:“过去装汽叶,只是叫你们这里打两下,那里敲两下,骗得你们晕头转向,现在得告诉你们透平机安装的原理了。”锅炉工人,为了使煤炭进炉均匀,曾自动的爬到炉上,不断的捣煤,十分劳累,于松如就和工人们共同合计,设法改进了下煤装置,取消了捣煤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为他真心的关心工人的利益,所以也得到了工人的热烈爱戴。他当选为全国劳模的消息刚一发表,全厂立刻欢腾起来,木工房工人自动搭了一个彩牌坊,上面写道:“工程师光荣(上联),我们也光荣(下联),全厂都光荣(横联)。”报喜的红条,从厂内贴到宿舍。九月七日,厂子里开了一个庆祝晚会,工人们送的鲜花把他的客厅都塞满了。送给他的匾,足有三十余块。工会同志们说:“我们事先也没叫大伙送,大伙自动就送了这许多。”
(转载自工人日报)(附图片)
于松如——(徐悲鸿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