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从解放战士到劳动模范——记一军第一名劳模王仲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8
第8版()
专栏:

  从解放战士到劳动模范
——记一军第一名劳模王仲勇
诉苦教育提高了觉悟
王仲勇,是第一野战军一军的第一名劳动模范。这次被选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代表。他是×部一营机炮连五班的战士,现年二十三岁,山西寿阳上湖峪村人。王仲勇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九岁时,就开始下地受苦。十九岁那年,被胡匪军抓去当兵。在反动派军队的两年中,受尽了折磨。
一九四九年扶眉战役时,王仲勇才得到解放。开始编入补训团。经过了诉苦教育,他的阶级觉悟提高了。所以,在西北两千里的进军时,表现了坚苦负责,团结互助的精神,而被选为全团的行军模范。
去年十月补入六团。今年一月,毛主席号召军队参加生产以后,他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他在开荒、修筑水磨、修建青藏公路三次任务中,都被选为全连第一名劳动模范。
以后在全营中,评为营的劳动模范。接着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光荣的参加了共产党。
要在青藏路上立大功
春天,他听说上级布置好要他们修建青藏公路,即下了决心:“要在青藏路上立大功”。不久,这便成了当时部队响亮的口号。
修青藏公路要经过最艰险的鄂拉山。鄂拉山地势高峻,拔海四千五百公尺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时雪雨,时风雹。同时它是泛浆泥地区,挖泛浆泥修路面,战士们都得赤着脚在冰冷的泥泞中劳动。在王仲勇积极带头下,他班里每人每天平均挖二立方(每立方要挖掉泛浆泥两千余斤,垫石头四千斤以上)。在精鼻眼滩地区,新开路基时,他组每人每天平均竟挖到七点二立方。为了使路基更加坚固持久,决定往下挖掉泛浆泥八公寸。可是挖了三公寸,下面的土冻得像石头一样。身体弱的同志,是挖不动的。王仲勇挖了一天,手上也挣开了几个裂口,挖起来裂口往外流血;但他终于征服了冻地,胜利地完成了这个艰苦的任务。
一上午背三千五百斤石头
小东梁的工程又是泛浆泥。工程中须要经过三百米泥泞的道路去背石头。王仲勇就抢着担任了背石头的任务。每天上午四个钟头劳动时间,他背石三十五次,平均每次百余斤。一上午就要背石头三千五百余斤,创造了全连最高纪录。寒风吹裂了他两脚,走起路来就往外流血。班长知道他脚上裂口裂得很厉害叫他休息,但他却愉快地回答:“现在就是克服困难的时候。”
鄂拉山,这泛浆泥地区,泉眼很多,如果没有很好排水沟,路基就不会巩固。在营党委提出“人人负责,个个想法,坚决把路修牢、修好”的号召下,各单位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创造。
创造新排水沟
二连三排先发明了半排水沟。作法是:在泉眼处,用石砌成水沟,让水流出。王仲勇看见了,想道:这样泉水仍能从石缝中浸出,路基还得不到巩固。他就周密思考,三番五次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一个新的办法:把沟底先用石板铺好,然后沟两边用石板垒起,填满了细沙;上边用石板盖顶,并把沟口砌成和机枪工事的枪眼一样。这样修成的半排水沟,在检查时,为全营最好的一个。
半排水沟是鄂拉山修泛浆泥中新的创造。工程学上没有的东西。排水作用很大,能排出路基内部的泉水和路面上浸入的雨水,使路面保持干燥,坚固持久。王仲勇同志的试验成功,给部队带来了创造的信心与勇气。各单位都创造了很多新的东西,因此也提高了修路质量与劳动效率。他常鼓励其他同志说:“西藏人民正渴望我们去解放他们,如果不把路修坚固,走上两次就不能通车了。”这正是他为修路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度的阶级友爱
王仲勇有着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他为了帮助别人,常常忘掉自己的一切。他在鄂拉山和同志去抬石头,为了让同志省力,常悄悄地把绳子拉到自己跟前。班长经常劝止他,但他总是微笑着说:“不要紧,我身体好。”一次,副班长赵廷元病得很重,王仲勇同志便给他端屎端尿。赵廷元晚上要喝水吃药。草原上气候,夜间常是零下十八度,但他却忘掉了自己的一切,一夜起来五、六次,给他烧开水。
王仲勇同志不但自己要求进步的心很强,并关心同志的进步。班长个性不好,常对大家发脾气。他就找班长谈话,帮助他克服缺点。战士郭全才劳动观念不强,作工不出力,王仲勇同志就和他个别谈话说:“你的家早解放了,你来得很迟,又没有打仗;现在正是建设祖国的时期,我们应该在建设中为人民立功。”
王仲勇同志是文化学习小组长,对领导学习文化也负责任。他们班里李计、文吉甫、郭全才等爱打扑克,他便对他们进行说服工作,并把营里奖给他的水笔和连里奖给的纸张,送给他们。每天上文化课后,他就督促大家温习功课。在他的帮助下,全班同志,学习进步都很快。(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