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七十三岁的老英雄——蒋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8
第8版()
专栏:

  七十三岁的老英雄——蒋维平
秦江
蒋维平同志是一位部队模范工作者,现任察哈尔军区生产合作总分社经营科副科长。他六十岁时参加部队,不久即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参加过医务、农场等工作,建立了许多功绩。当他在农场工作时,谢觉哉同志曾送给他一首七言诗:
“兵农礼乐般般会,
手脚心神件件优,
九洲踏遍归立圃,
花果山中一老猴。”
这次被选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代表,他在出席前,并准备了一份向全国劳模提出的挑战书;要求永远忠诚为人民服务,发扬英模的作用。他坚决反对美帝侵略,决心保卫世界和平。
七十三岁的老英雄蒋维平,原是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兼模范工作者。他是河北房山县人,家境贫苦,当过学徒,扛过长工,也在煤矿和旧军队干过事。一九一九年,他被军阀部队撤职回乡,便开始研究西医,开设了一个乡村医院和一个西药房,救治穷人。他经过了这样多年的奔波和磨练,逐渐的发现了一条道路——跟共产党走。他六十岁那年(一九三八年)二月,八路军三五九旅一部挺进平西,他就带上自己的全部药品参加了革命,在部队当医生治疗伤病员。两个月后,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自己说:“入党后,我的终身算是有了依归了。我决心以终身献给党和人民,自己没有其他的私人欲望。”从此他接受党的教育,进一步改造思想,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半年后,他带来的西药用尽了。他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发愁了。“持久战,对呵!我们要持久抗战”。“可是,医药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用中药。于是他随着军队每到一个地方,就找村干部打听谁家有什么秘方。打听到后,他就亲自到老乡家去访问,用持久抗战全民抗战的道理去说服,记下了那些秘方。有治疟疾的,有治伤寒的……总共访到秘方三百多种。最有用的有四十多种。然后,他又每到一个地方,找到认识草药的老乡,亲自陪着,爬上高山峻岭,请老乡找出药草,讲清药名、效用和采期。同时,他又找中药铺和乡村中医,请教制药和用药法,又借到了一些制药书,经过了几番研究,初步成功了。于是,他就领着小看护们上山去采药,回来找了些沙锅,铁锅,甚至茶壶,架起火来,小看护们一面熬药,他就一面诊断,为战士们治病。他的西医是半路出家,而对于中医就更是外行呵。可是他不怕劳苦的采药制药,煞费心机的研究,诊断时多盘问,多考查,大胆而又小心的用药,终于克服了医药的困难,治好了战士们的病。在那样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中,三四年来没有使他的部队发生过药品困难,而且还帮助老乡治了不少病。
一九四一年春季,三五九旅到了陕北米脂县,全旅集中驻防,病号可不少,药品却一点也没有。这时,蒋老便自报奋勇要给旅卫生部制药。老头子带着四十多个小鬼,到无定河岸边扫括雪白的白碱(芒硝),他拿这些原料,熬煎沉淀,试验配制。那时他自己也病着,可是他仍然不断的苦心试验,经过四五次的失败,终于在二十多天内制成了当时部队急迫需用的硫酸钠,与舶来品有同等效力,而且没有沉淀。制成了大批硫酸钠后,接着他又多方采集研究,利用陕北的土产动植矿物原料,陆续配制成了“疥疮一扫光”,“光明眼药散”,“疟疾丸”,“外科治腐膏”等丸散膏丹和针药“复方氧化钙”等共达四十余种,解决了全旅的用药问题,帮助老乡治好了许多病。并出卖些药品,为公家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困难。
一九四二年春天,部队从米脂到了有名的陕北南泥湾。那时候,胡匪的四十万人马不打日本,而围困着陕甘宁边区,他们的口号是要把我们困死在陕北这个穷地方。我们部队担负着保卫边区的任务,又不能增加陕北人民的负担,毛主席朱总司令便提出了屯兵政策。这时候,蒋老便向王震将军(当时的三五九旅旅长)提出要改行,不干这卫生队了,他要上山去开辟农场。经过他再三的要求,上级才答应了他,叫他当南泥湾九龙泉七一九团农场的场长,拨给他一百多个编余的人员去开山种地。
到了农场,实际是一片草木丛生的荒山,蒋老便亲自筹划找地,组织劳动力,准备开荒生产。他对这一批准备复员的编余人员,进行了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在上级的统一规定下,实行了公私兼顾。大家的生产情绪高涨了,在他辛辛苦苦带头劳动下,已开出了四百多亩地,种上了作物。农余时间,他又组织大家搞副业生产,成立了木工厂,碾米坊,制药组,制茶组,编织组,烧木炭组,使每个人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又成立了运销合作社,及时的把副业生产品运往各地出售。这样经过不到一年的苦心经营,他们的生产所得,解决了农场全体人员两个月的食粮,全团三千多套棉衣,又交了一部分给上级。农场人员每个人置了一件皮大衣,一床毛毯,还有现款积蓄。蒋老是一个闲不得的人,他利用公余时间,种了四千七百多棵桃树,二千六百棵核桃,接了五六十棵梨树。他到延安搜集了各色花籽,撒了个满山遍野。农场设立了壮观的大门,农场里住的窑洞非常整洁,还有两座亭子可以休息坐坐。农场外开辟了一条大马路,两旁花草树木井井有条,见不到一棵杂草。农场里的人们,好像住在花果山上了。大家有吃有穿,生活丰裕,环境优美,九龙泉(他们的驻地)变成了一个风景区(在各部队共同努力下,把荒凉的南泥湾开辟成“陕北江南”)。有一次谢觉哉同志到农场去看蒋老,送给他一首七言诗:“兵农礼乐般般会,手脚心神件件优,九洲踏遍归立圃,花果山中一老猴。”的确,他的农场第一年达到了部分自给,第二年全部自供自给,第三年便丰衣足食了。
一九四五年冬,他到了张家口,一九四六年当了当时晋察冀军区农场(菜园)的场长。老场长带着四十多个军法处的犯人,种了一百多亩菜地,供给了司令部、政治部五六个单位的全部吃菜,并且出卖了许多。年终结账时,除了一切开支,还净赚了当时的边币一千一百多万元(约合小米十万余斤)。更由于他关心同志,耐心教育,把这四十多个犯人都改造好了,而且出现了好几个生产模范。
当蒋介石匪帮发动了全国性的反革命内战后,蒋老就屡次的要求上前线。一九四七年初,得到上级的许可,到了前方,担任和平医院一分院副院长。后来他们接收了清风店、石家庄两战役下来的一千二百名伤员。他亲自带着最难管理、问题最多的第三连(四百多个轻伤员),经过不断的启发教育和带头劳动,创造了模范的第三连。现在他担任察哈尔军区生产合作总分社经营科副科长工作。今年春天张家口部队植树时,这个七十三岁的老人,仍然不辞劳累的满山奔波,指导部队植树二十万株。今年夏初,他又要求参加慰问团,到大同一带慰问修渠生产的部队。
今年他是七十三岁了,但身体很健壮,而且政治上的上进心更是不下于一般年轻的革命军人。他这一次参加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又准备了一份向全国劳模提出的挑战书:他要永远忠诚的为人民服务,发扬英模的作用。终身献给党和人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他坚决反对美帝侵略,决心保卫世界和平,如果美帝敢来冒险,他将不服年老,不怕牺牲,坚决的捍卫祖国领土与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