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卢森堡花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2
第7版()
专栏:

卢森堡花絮
钦平 高予
案头上的几张卢森堡风光照片,经常引起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美好回忆。应邀在这欧洲内陆的“袖珍国”旅行,我们看到和听到许多有趣的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那勤劳好客的人民,和它富有田园色彩的宁静美景。
千年古国 卢森堡国家虽小,但立国至今已一千多年。在欧洲史上,它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卢森堡皇室曾先后有五代国王做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因而西欧一些历史学家把这时期称为“卢森堡世纪”。自十五世纪以后,它曾多次遭受异族入侵、分割或吞并。但是,饱经沧桑的卢森堡人民并没有屈服。今天,这个人口仅三十六万多、面积只有二千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的小国,在国际生活中,特别是在欧洲政治、经济舞台上,都是异常活跃的。
首都美景 美丽的卢森堡市始建于公元九百六十三年。历史上,它曾经是煊赫一时、固若金汤的都城——有过三道护城墙、数十座强固的城堡,以及二十五公里地道。人们称它“北方的直布罗陀”。今天,这个首都虽然只有近十万人口,但这数字却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卢森堡市中央是个河谷,谷底有条小溪。论自然条件,建市于此是不适宜的。但勤劳智慧的卢森堡人民巧夺天工,利用河谷两岸不同的跨度,修筑了数十座造型各异的桥梁,使往来变得十分方便。好几座连拱大桥的造型优美秀逸,酷似举世闻名的我国赵州桥。桥面平坦,可容四辆汽车并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飞架谷壁顶端的红色大钢桥,长三百五十五米,宽二十五米,犹如一带飞虹把“两山悬如削”的天险变成了通途,也使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妩媚姿色。漫步桥头,纵目四顾,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建在谷壁上的一座座幽雅的别墅,掩映在万绿丛中。远处山间谷地芳草萋萋,苍松翠杉中夹杂着几座古堡,一切显得是那样美丽、宁静……
郊野秀色 从首都驱车郊野,我们仿佛身入画图中,更加领略到卢森堡自然景色的秀美:草地上嬉戏的儿童、湖面上泛舟的人影、湖岸边垂钓的老人、绿波间浮游的水禽……这如画的自然景色,那宁静的田园风光,吸引着邻国无数公民到此欢度周末。卢森堡确是景物宜人的旅游之国,加上它与四邻互免签证,邻国公民凭护照甚至仅凭身份证就可以驾车进出边界,通行无阻,如同在自己国内旅行一样。这一切有利条件,使它每年吸引来大批游客。
天惠厚礼 卢森堡人常说:上帝赐给埃及的礼物是尼罗河,赐给卢森堡的是铁矿。这话不无道理。南部丰富的铁矿使那里的土地呈褐红色。卢森堡有发达的钢铁工业,一九七四年粗钢产量达六百四十四万多吨,人均十八吨以上。近年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钢产量连年下降,但人均仍在十吨以上,居世界首位。今天,卢森堡除钢铁工业外,化工、机械和建筑业都较发达。
语言奇观 旅途中,我们不时遇到许多意大利、西德、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侨民,听到他们讲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卢森堡朋友告诉我们,目前,来自这些国家的侨民已逾九万人,占卢森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世界上,它是外侨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这是因为本国人口出生率过低,人口急剧下降,人口的高龄化现象严重的缘故。随着社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要“引进”大量劳动力。
卢森堡的文化教育深受法、德影响。卢森堡人还在牙牙学语时,就从家里学会卢森堡语,一上小学便开始学德语和法语。到上中学时,三种语言都学会了。往往,人们在家里讲卢森堡语,官方场合用法语,在教堂里祷告用德语。我们在卢森堡时还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同一份报纸上,这条消息是用法文排印的,那篇评论却是用德文排印的。家庭主妇在挂着法文或德文招牌的商店里购物时却讲卢森堡语。而各阶层的人大都能讲点英语。因此,可以说,卢森堡人称得上是“语言专家”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