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重新处理孙晓泉案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6
第8版()
专栏:

重新处理孙晓泉案有感
朱天
报载:原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泉利用职权攫取大批珍贵字画文物案,杭州市委曾决定给予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这一决定登报后,群众反应强烈,普遍认为处理太轻。后来,杭州市委根据群众反应,对孙案重新查证和复议,决定开除孙晓泉党籍,并建议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共产党内出了个孙晓泉这样的败类,是不足为怪的。今天,在我们的国家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孙晓泉案就是个活生生的证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然,孙晓泉并不代表共产党,这样的人毕竟是极个别的;而且,这样的人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一经查出,就要给予应得的处分。杭州市委曾经对孙晓泉作出撤销职务和留党察看的处分决定——虽然那个处理并不是恰如其分的,应该说也是在执行党的纪律,说明党绝不容许任何党员胡作非为。
但是,由于那个处理并不是恰如其分的,以至群众反应强烈,普遍认为处理太轻。如何对待群众的意见,严峻地考验了杭州市委。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从善如流,群众的意见提得对,就接受,就改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了群众路线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共产党人的本色。从这里,我们看见了党的力量的源泉——大公无私,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指归;从这里,我们也看见了党的希望所在——十年内乱败坏了的党风,正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下,一步步地逐渐好转。广大群众对此案的处理反应强烈,正是关心党、爱护党、信任党的生动表现。如果群众态度冷漠,不管你处理不处理,也不管你如何处理,横竖与我不相干,何必多管闲事,那样的话,倒是值得深思了。
明代王鏊写过一篇《亲政》,那是写给当时的皇帝看的。文章中说:“《易》之《泰》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共产党跟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是从前那种君臣上下的关系;所以,这个比喻不恰当——任何比喻都是跛足的。但是,“交则泰,不交则否”的道理,还是很可以借鉴的;“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那些话,也是发人深省的。因此,杭州市委在处理孙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跟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正常的,是可喜可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