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青海高原上的土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7
第5版()
专栏:

青海高原上的土族
在祖国的大西北,美丽的青海湖东边,雄伟的祁连山南面,居住着一个纯朴勤劳的民族——土族。
土族曾自称“蒙古尔”(蒙古人)或“察罕蒙古尔”(白蒙古)。这反映了土族族源与蒙古族的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以及成吉思汗大将格日利特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互助县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佑宁寺建成时(公元1604年),格日利特被追封为“尼达”(土主之意),寺中还立有他的铜像。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装有绣花高领,花纹精巧,色彩鲜艳而调和。男子常穿布袍,冬天套上大领的白板皮袄,系腰带;喜戴围以织锦的毡帽。妇女上衣都是斜襟,两袖由五节不同颜色的宽布圈组成,有时外面套上黑色背心,显得特别雅致。
土族早期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以后逐步转向从事农业,从文献记载来看,至少在明初,土族已知农耕。土族人民虽然世代辛勤劳动,为开发甘青地区作出了贡献,但在充满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年代里,他们却过着异常艰辛的生活。人们用四句话形容那种苦日子:派不完的差,纳不完的税,还不完的债,挨不完的打。解放后,土族人民才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于1954年2月成立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艰苦奋斗,发展生产,土族山乡逐步改变了昔日一穷二白的面貌,农、牧、工、商、交通、文教、卫生等各业都迅速发展起来。
纪 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