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巧种“立体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9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巧种“立体田”
宁陵
有一段时间,每天上班都要乘车过北京建国门立体交叉桥。眺望窗外,南来北往、东奔西驰的车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交通可以利用立体空间,由此得到启示,发展我国农业,不是也可以巧种“立体田”吗?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一亩半,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万物土中生”,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万物生长靠太阳”,光、温、热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能象交叉桥那样,把地面和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作物从平面和立体都能接受光能,就能以有限的耕地收获更多的农产品了。
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已有一些很好的经验。上海近郊新陉公社程桥大队,利用沟、渠、道路的空间种植葡萄、丝瓜、扁豆、豇豆等棚架作物,每年收蔬菜2,000多担,收入一万多元。广东省台山县冲蒌公社不少社员种植的自留地,被称为“立体田”。特别是龙湾生产队的赵池九,在一亩地上,一年中种芋头、冬瓜、生姜、春豆角、乌豆、甘薯、木薯、凉粉草、椰菜、马铃薯等10种作物。这10种作物有高秆、矮秆的,有喜阳、喜阴的,有纵向生长、横向生长的,有宽叶、窄叶的,有地面、地下和空间的,因此能充分利用光、温、气、热协调生长,总产量达到1.9万斤还多,总产值1,620元。把这种方法由陆地引向水面,也可以发展“立体养鱼”。湖北浠水县的30,000亩鱼塘,改变了过去上层鱼占80%以上的状况,使上层鱼占49%,中层鱼占20%,下层鱼占31%,充分利用了水域,鱼产量因此增加了两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说,向立体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新课题。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扬人多之长,补地少之短,巧种“立体田”,增大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精耕细作,不失为发展生产的一种好做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