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恐吓信”的读音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9
第5版()
专栏:

从“恐吓信”的读音谈起
邓子平
影片《革命军中马前卒》里的那位陈小姐,把“恐吓(hè赫)信”读成了“恐吓(xià下)信”,被一些观众当作笑话。
其实近几年来,在我们的银幕上、荧光屏上、收音机里,以及舞台演出中,将某些字的字音读错,又岂止是陈小姐一人!例如:
影片《东港谍影》中的民航机服务员把“系安全带”的“系(jì季)”误念成了“Xì(戏)”。
影片《走在战争前面》中的晓华把“玷污”的“玷(diàn店)”错念成了“Zhān(沾)”。
影片《“405”谋杀案》中把“畸形发展”的“畸(jī基)”误念成了“qí(旗)”。
中央台在广播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把“纤腰素束”的“纤(Xiān掀)”错读为“qiān(千)”。
某省台在广播辛弃疾词《永遇乐》时,把“佛狸祠下”的“佛(bì弼)”错念成“fó”。
某电视台在播放《风流千古》时,解说员把陆游的字“务观”中的“观(guàn贯)”误念成“guān(关)”。
以上这些错误的出现,固然与我们的一些导演、演员、播音员缺乏基本功的训练有关,但首先的和主要的,却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粗心大意。假若我们在对某些字的读音把握不准时,能自觉地查一查字典、词典或主动地问一问别人,类似上述的错误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中,电影、广播、电视及演出,在语言上对人们的影响面既大且广。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把看电影、看电视、看演出和听广播,作为自己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渠道。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电影、电视、广播及演出中,完美、准确、规范化地运用语言,就显得比其他地方更为重要。
目前,防止和消灭图书、报刊上的文字错误,已经开始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注意。与此同时,我觉得防止和消灭电影、电视、广播及演出中的文字读音上的错误,也同样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