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在探索中前进的故事片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2
第5版()
专栏:

在探索中前进的故事片创作
丁峤
近年来的故事片创作,总的说,是我国电影在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复苏和转折进入了探索中前进的时期。简略地回顾一下我们在探索中的所得所失,我想是有助于我们电影工作者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使我国电影真正做到“更上一层楼”的。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各故事片厂拍摄的一百多部影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影片题材方面,比之过去,更为丰富多采。而且,表现当代生活题材的影片有四十多部,在总产量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影片,有《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十余部,数量较过去多了,质量也较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许。《喜盈门》是一部描写社会主义社会中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故事片,它真实、朴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轻喜剧的风格,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突破。如《西安事变》、《南昌起义》、《陈毅市长》、《路漫漫》等,在银幕上真实地再现了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塑造了众多的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胸怀坦荡,情操高尚。影片着力于刻画人物,表现手法力求真实、自然,使广大观众对再现于银幕上的老一辈的革命家,感到亲切、可信,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我们拍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意愿。
根据名著改编摄制的《伤逝》、《子夜》、《阿Q正传》、《药》等影片,在忠实于原著的同时,又探索了电影新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当代人》、《潜网》等影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扬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等重大的问题,描绘了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和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影片生活气息浓郁,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些作品,在广大群众,尤其在青年观众中,引起了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他们说:“这些故事中有我,我也生活在故事之中。”
戏曲片《李慧娘》,在保持舞台戏曲艺术光彩的同时,又运用了许多电影的表现手法,内容、形式、技巧三者结合得比较好。
最近上映的《牧马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影片。它着力展现人民的心灵美,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哲理性的思考。这部影片是表现我国革命进程中某些曲折苦涩的往事,但它在政治上、艺术上的分寸却掌握得比较好,既描述了曾经付出了代价的历史教训,又给人指出了新的希望。使人感到我国的人民,确是伟大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有勇气正视错误,愈合创伤,坚毅地在希望之路、胜利之路上走向未来。
此外,近几年来,从事电影艺术创作的新人辈出。数十位年轻而有才华的导演,众多的青年演员,以及不少电影制作中其它的艺术、技术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相继涌现。我们曾为后继无人担忧过,现在感到乐观点了。
在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绩中,我以为,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和发扬了我国电影革命现实主义的好传统。从历史上看,我国自从有了进步电影,它总是比较紧密地与历史的发展进程相联系,总是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并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则在于它的真实性。即以正确的立场和鲜明的观点,真实地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它们都比较注意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近年来的电影创作,在恢复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问题上,已引起大多数创作人员的重视。
在谈到故事片创作在探索中前进有所得的同时,也要认真地看到我们的所失。
生编硬造带来的虚假,仍是当前电影创作之大敌。这几年强调创作人员深入生活不够,可能是导致某些作者想走捷径而闭门造车的原因之一。于是影坛上就出现了一些生编硬造的虚假的影片。作者随心所欲地安排人物关系,人物行动,编造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情节。创作者犹如在呼风唤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来去均不在情理之中。广大观众对这种影片是不满意的,认为它们不但没有帮助人们去正确认识生活,反而把生活给扭曲了。
有些创作人员热衷于表现自我。这几年,有些青年导演在创作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创造新的样式和风格,这是可喜的,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但是,在艺术实践中出现了两种趋向,这两种趋向开始表现为对形式的不同看法,以后,渐渐表现为美学观点上的分歧。有些导演,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观察生活,探求其本质的东西,试图用新的表现手法,去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使他们的作品有了新意,更美、更真实、更亲切可信,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然而,也有一些导演,陷入了执着地表现自我的罗网,把表现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情趣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作品中的人物,使人感到陌生,感到模糊。他们想要不落俗套,但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片“朦胧”。这样的探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青年导演走上艺术创作之路,要寻求自己的艺术风格,寻求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提炼的主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帮助他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生活,稳步地、勤奋地从朦胧到清晰地进行探索。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希望。
表现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依然未能突破以往的某些影片的表现程式。如表现重大战役的影片,基本上还是沿袭了表现战争过程和简单的“英雄行为”给人印象不深。对于战役思想、战争场面的表现、军事动作的真实感等也缺乏新的进展。
表现现代的军事影片也不理想。作者不熟悉新一代战士的思想感情,因而缺少时代特征。
此外,近年来还拍摄了一些情节雷同、艺术平庸的影片。有些影片题材类似,人物类似,故事情节也类似;有些影片则艺术表现简单、粗糙,情趣不高,受到广大观众的强烈批评。
以上种种,说明当前电影创作上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有些是严重的。希望艺术家加强责任感,评论家多写评论文章,积极开展文艺批评,为提高我国电影的艺术质量,为在建设祖国的精神文明中多作贡献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