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蓓蕾怒放香袭人——看开封市豫剧团《抬花轿》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2
第5版()
专栏:

蓓蕾怒放香袭人
——看开封市豫剧团《抬花轿》有感
李万春 魏喜奎 周桓
“一出《花轿》四座惊,
歌声绕梁感情真;
稚子演出满台戏,
蓓蕾怒放香袭人!”
看过开封市豫剧团青年演员演出的《抬花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怎么也想不到:十几岁的青年演员居然刻画人物入微,演得满台是戏!扮演主要角色周凤莲的李莉(第二组为张茵),刚刚十八岁,可她的表演,沉着老练,处处入戏,一点不显稚气。周凤莲是个直率、活泼的人物,要演好这个角色得以“作”为主,感情和形体动作都得变换多样,小李莉却能比较准确、细致地表达出来。她的唱也婉转优美、吐字清晰。几处“二八快板”,顺畅流利,体现出她伶俐的口齿和扎实的基本功。扮演张志诚的小生冯惠,扮演王定云的旦角王晓霞,都只有十六岁;扮轿夫的小演员,最小的才十三岁。从形体上看,他们是初开的蓓蕾,但从演技上瞧,却不逊于成熟的老演员。特别是那几个小轿夫,虽是很次要的角色,可是人人认真,表演一丝不苟,摹拟轿子前进的快、慢,上坡下坡,从手势到脚步,从神情到尺寸,都恰如其分,演活了。他们与坐轿的主要人物紧密配合,成为烘托红花的鲜艳绿叶。
小演员的成绩,是他们自己刻苦学习得来的,也是与老师的教诲、领导的扶植分不开的。兼做老师的名演员宋桂玲、关灵凤以身作则,关灵凤年轻时双目基本失明,如今年已半百,在仅有0.06的视力下,能以坚强的毅力学戏、演戏,在舞台上举止自如,使观众不能发觉她患有眼疾。前辈这种精神,是小演员艺术精进的巨大动力。
近两年来,外地剧团不断来京,都给首都舞台增添异彩,为北京戏曲界带来营养。从认真扶植、大胆使用青年这一点上,也给北京做出了榜样。从外地来京剧团的演出来看,戏剧不存在危机,演员后继决非无人。曾在北京演出的沈阳京剧院二团的青年武旦李静文,出手稳准,翻跌灵巧,开打利落,耍场、亮相干净,甚受观众赞赏,谢幕可达七、八次。她,不也仅止二十二岁嘛!在这些外地剧团的演出中,十多岁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担当主演的不少。这些年轻的演员,只要他们不骄不躁,肯于继续努力,虚心向前辈学习,前途不可限量。
青年演员是戏曲事业的真正接班人,督促他们上进,多给他们戏演,扶植他们成材,是十分必要的。过去戏曲界里,几岁、十几岁成名的小演员大有人在,所以有六龄童、七龄童(麒麟童)的说法。这些小演员,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大都有突出成就,成为艺术名家。即使十年动乱前,北京不是也曾宣传过十来岁的小马连良——张学津、张克让吗!近些年来,北京这方面的工作好象差了一点,在舞台上活动的青年演员多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二十岁以下的很少能上台当主演。其实,北京这样的青年也并不是没有,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的陈淑芳,唱、作、武功都好;北京京剧院三团的赵琳,出手利落,脸上有戏。除此,也还会有一些能在舞台上有光彩的青年演员,只不过因为与观众见面太少,还没被发现吧。
青年演员,尤其应该通过舞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同时,青年演员也还得有一个受观众督促和检验的过程。看了开封市豫剧团青年演员的戏,不禁想到:我们戏曲界都应该加紧造就一批青年演员,祖国的戏曲艺术要靠这些青年发扬光大呀!(附图片)
老演员宋桂玲(右)在辅导青年演员。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