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3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
本报通讯员 陈金添 本报记者 林群英
甘蔗是我国南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这几年,甘蔗生产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亩产已达到7吨,而有些地方只有两三吨。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呢?我们曾采访了许多专家和科技人员,他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把甘蔗集中种植在优势最显著的地方,建立甘蔗生产基地。
现在,全国近800万亩甘蔗,分散种植在500多个县、市。年产糖超过10万吨的,只有福建的仙游、广东的番禺和顺德三个县。甘蔗种植过于分散,影响了单产和商品率的提高,建设糖厂十分不便。
福建省仙游县近几年调整甘蔗布局,把甘蔗集中种植在糖厂周围,建立了八个万亩以上的甘蔗生产基地,既有利于糖厂就近进料、迅速加工,又提高了甘蔗单产,这是一条好经验。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福建闽江以南的18个县、市,广西的东南沿海,都适宜建立大片的甘蔗生产基地。
二、推广良种。建国以来,我国各省、区的甘蔗品种普遍更新了两次,并正在进入第三次更新。每一次品种更新,甘蔗单产和含糖分都明显提高。现在,全国已有50多个新品种,但繁育推广工作做得不够好:有的地方甘蔗品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就调来调去,使病虫害到处蔓延;有的地方看到一个好品种,没有经过严格的生态试验,不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就盲目推广,造成了损失。国家应当成立甘蔗品种审定机构,尽快制定推广甘蔗良种的政策,对引进的国外良种要进一步做好检疫工作。各省区应建立和健全良种繁殖场地、甘蔗专业技术推广站,加快良种的引进、选育、鉴定、繁殖和推广,做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
三、加强对宿根蔗和旱地甘蔗的管理,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我国甘蔗有40%是宿根蔗,一些地方由于管理粗放,病虫害多,缺苗断垄严重,产量低。据统计,宿根蔗亩产一般比新植蔗低一、二成。
我国旱地甘蔗占全国甘蔗总面积的60%,单产普遍低。要是旱地甘蔗单产能提高1吨,全国就可多产蔗500万吨,多产糖60万吨。
四、改重施偏施氮肥为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努力提高土壤肥力。据科研部门试验,亩产2万斤的蔗田,一亩只要300斤硫酸铵就足够了,现在有的社员一亩蔗田施500斤,造成土质衰退,肥料流失,成本增加,糖分降低,使甘蔗的赤腐病和虎斑病发生得更厉害。
五、纠正单纯靠化学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的倾向。据各地反映,目前为害甘蔗的病虫种类比过去有增无减,而益虫却大大减少。蔗区应建立和健全病虫测报站,加强预测预报,提高防治效果,并逐步开展甘蔗病虫和天敌资源的普查,开展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
六、加速培养人才,建立一支甘蔗科技队伍。目前我国的甘蔗技术力量很薄弱,著名的甘蔗高产区仙游县,全县种植13万多亩,只有两个专职技术人员。福建全省种蔗66万亩,产糖40万吨,研究机构只有两所,专职科研人员只有30多名。我们应大力加强甘蔗科研工作,条件成熟时,应成立全国性的甘蔗科研机构,还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