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改革会议报道大有可为——评介《解放日报》关于上海市人大会议报道的一些新做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6
第4版()
专栏:

改革会议报道大有可为
——评介《解放日报》关于上海市人大会议报道的一些新做法
吟之
上海市最近同时举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五届四次会议,解放日报对这次会议报道作了一些改革,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表现有如下几点:
增强会议报道的群众性。以往这类报道,总是从会议本身考虑得多,为广大群众着想的少。这次他们注意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既及时报道会议的进程、会场的活动和会议参加者的议论和意见,传播会议的精神,又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捕捉真正的新闻事实,及时进行报道。《代表人民利益,倾听群众呼声——市人大代表抓紧整理各方意见,准备提出建议》、《市人大代表中的几位厂长谈:怎样提高经济效益》、《更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市人大代表畅谈看法,献计献策》、《几位市人大代表强烈要求:改进政府工作,提高办事效率》、《他们为建设精神文明操心——记几位政协委员的议论》、《上海历史文物知多少——市政协委员要求积极保护和修复》、《几位市政协委员畅抒己见: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等通讯侧记,以及《利用上海铁路支线缓和“乘车难”》、《如何解决“修配难”“入托难”等问题》、《本市水产品生产和供应情况如何》等新闻,都是按照改革会议报道的要求来组织采写的,受到了会议参加者的广泛注意,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很大兴趣。
这次会议报道中,注意运用多种形式,特别是新闻报道形式。在六天的会议期间,解放日报上总共发表了通讯、侧记、访问记、“会场内外”(花絮)和消息等50篇,会后还刊登了两次分组讨论发言摘要。这些新闻一般都具有短、快、新的特点,对读者较有吸引力。《冯之浚透露市科学学研究会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认为去年本市工作比过去好的占66.1%》这篇新闻,用具体的事实和雄辩的数字,表明了群众对去年工作的公正评价,比一般地宣传经济形势更为有力,更使人信服。《就人民关心的饮水、交通、住房、环境问题,四个局负责人向人大代表汇报》这篇新闻,反映了发生在会场之内、而为会场之外的广大群众所关心的活动,具体地体现了发扬民主的精神。可以说,着重采用新闻报道形式,力求达到短、快、多、新,是解放日报这次会议报道有所突破的一个明显的标记。
注意扩大报道面,涉及了过去会议报道中很少涉及的内容。会议开幕前夕,他们分别访问了几位今年新增补的代表和委员,写了新闻和通讯,反映了他们“把爱国激情化为实际行动”、“感到统一战线的春天又来到了”的心情。会议进行中,正当代表和委员们积极提出议案的时候,报纸又注意到去年人大会议的议案的落实情况,及时刊登了《上海船厂重视人民代表意见,厂区两百多住户将迁新居》、《人民代表提出提案一年后,沪西近千小巷铺上柏油、水泥路面》这样两篇新闻,跟会议进程配合得比较紧密,也比较活泼。《会场内外》一组花絮,是精心采写的,使一些代表和委员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改革会议报道,特别是象人民代表大会这样重要会议的报道,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千百万读者的强烈要求。据了解,解放日报回顾了过去会议报道的情况和经验教训,根据今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以宣传经济形势,发扬民主精神,建设“两个文明”,推进各项工作为重点,发动大家为改革会议报道作一些大胆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强调从实际出发,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用具体生动的新闻事实来体现指导思想,而不能自己“划地为牢”,抱住事前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拟订的报道打算不放,或者对会议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听任具体生动的新闻事实从身边溜走,或者把具体生动的新闻事实来个“削足适履”,勉强拼凑文章。《市科学学研究会最新民意测验结果》这条新闻,是记者在会议现场听到了这个发言,就立即记录,整理,改变原定的采写题目,很快写出报道,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较有新意、较有说服力的好新闻。这样做,记者固然要深入现场,“人自为战”,领导的支持和编辑的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记者从实际出发,抓到了具体生动的新闻事实,写成了报道,可能不一定符合事前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拟订的报道打算,领导上也应该热情支持,开放“绿灯”。编辑同样要积极配合,及时处理,使记者努力创新的成果,能够在版面上迅速地、恰当地表现出来。
(载自《新闻战线》第五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