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北方曲艺在香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6
第5版()
专栏:演员手札

北方曲艺在香港
姜昆
北方曲艺甭说在香港,就是在内地方言较重的地区演出,我们也带着几分顾虑。毕竟是语言说唱的艺术,话听不懂,哪里会笑呢?可侯宝林老师充满了信心。一出九龙火车站,记者蜂拥而上,问及如何估计这次演出,侯宝林老师说:“凡是来的都听得懂,要是听不懂就不会来!”
不出他所料,我们刚一落脚,就在报刊上看到了“7日票一抢而空,艺术中心打破纪录”的消息。首场演出,郝爱民报幕。简短的报幕词没有十句话,中间居然七次掌声,连我们都惊讶了。一个热心的观众告诉我们:“甭别的,就那浓厚的北京味儿,早让我们坠入浓密的乡情之中,多亲哪!”接下来,我们的演出一直在高潮中进行。四胡的一个过门,满堂彩;单弦的一个拖腔,满堂彩;京韵的几个鼓点,满堂彩!相声的演出,则是笑声与掌声自始至终混在一起。听着满堂喝彩的声音,演员都激动了。从来不大爱动感情的李文华,在台后踱来踱去地说:“这勾起了三十年的回忆呀!搁着我,三十年没看这些,今天一睹,扯着嗓子也得叫它几声‘好’!”是演员陶醉在自我欣赏中吗?不是,是为我们民族土生土长的艺术而骄傲呵!
顾虑扫除了,自信心更强了。七场票抢光,我们加演三场。三场票又空了,我们又演了三场。不敢说我们的艺术越过了语言的障碍,可我们为北方曲艺在香港赢得了观众。开始来的,北方人、上海人居多,后来连“老广”们也来了。观众中有影星,有戏迷。有美国来的,有台湾来的,有新加坡来的,也有专程从泰国来听童芷苓、梅葆玖的戏,一听我们到就不走,又接着看的。短短的15天,报刊上介绍的文章多达170篇。而同胞们的“笑口常开”,又为我们作了多少宣传呀!望着观众们一张张欢笑的面孔,我在想:北方曲艺之花,今年开了新葩。在不久的将来,也许那美丽的果实不仅在国内,在香港,甚至在侨居国外的侨胞中,也会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