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湖林之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6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湖林之城
马世宸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活多年,去过不少城镇,唯独什未林市给我印象最深。这座北方小城,到处湖光山色,绿荫如海,是座名副其实的“湖、林之城”。
什未林市地处波罗的海沿岸岗陵区,离柏林约240公里。市内丘陵起伏,池沼湖泊星罗棋布。11万人口的一座小城,被碧波轻泛的湖泊分离成片片星岛泽国。城东的什未林湖最大,长22公里,宽6公里,水深过50米。湖水清澈,波光粼粼。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片片扁舟帆影,游客如云,但却看不到一丝人为的污染痕迹。
这里的6月之夜,短得出奇。晚间9、10点钟仍然夕阳西挂,宛如白昼。久住都市、怕听各种噪音的人们,常来放帆湖上,陶醉在良辰美景中,深夜不愿归去。
什未林湖边,林木繁茂,浓荫重重。除了郁郁葱葱的檞、榆、槭、枥外,还有无数叫不出名字的挺拔的古木,抬头也望不见其顶梢。这里的林带绿地有7,137公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广袤的森林和湖面,鸣禽成群,三三两两的白天鹅,跟随游人自由自在地浮游。这里的游人惯于带些面包碎块,给它们喂食。德国的大人、孩子都喜爱动物,保护自然环境蔚然成风。
南边的城堡湖,方圆不过数里,湖心岛上耸立着一座十九世纪的精美建筑。隔岸眺望,宛如水上宫殿,蔚为壮观——这就是驰名欧洲的什未林宫(题图)。1847年,柏林建筑巨匠乔治·阿道夫·德姆勒在原有老宫的废墟上,重新设计建造新宫,历时14年始建成。这是一座凝聚了哥特式、巴罗柯式艺术风格的建筑珍品,是世界建筑史上难得的一枚瑰宝,至今也是游客必到之处。先前宫内失修颇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什未林宫逐年得到维修。目前,宫内已开放五处大厅,尤其是1913年失火焚毁的“黄金厅”,已于1972年修复。厅内陈设整旧如新。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物保管工作的成就。
什未林城自1160年萨克森—巴伐利亚公爵亨利·洛安纹建城址,1171年设教区以来,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市内中世纪的建筑,惜因1531、1538、1561年全城三次大火,已荡然无存。如今,能见到的多半为十九世纪的建筑物。经过历年整修,这些房屋的门面大致都保持旧时风貌。什未林湖上的广场名为“古苑”。在“古苑”广场四周,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如博物馆、国家剧院、市政大楼以及离此不远的大教堂,组成了饶有古典风味的建筑群。
在什未林市,除什未林国际旅馆外,现代建筑大都位于远郊。十多年来,政府努力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成绩显著。城东南的大德累希区是近年新建的居民区,那里依山傍水,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无数住宅楼座落在葱绿的山岗上,其间道路纵横交错,山山相连,商店、售货点处处皆是,群众称便。当我探问路径时,人们知道我是中国人,有的彬彬有礼,热情问候,有的不仅耐心指点,陪伴同行,甚至驾车送到目的地,盛情感人。
归途中,列车徐徐驶出什未林站,透过车窗,我频频回首凝望这渐渐消失在远处水天之际的绿岛般的城市。它那旖旎的风光、热情好客的人民,至今仍在我心中唤起美好的回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