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家和百事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7
第3版()
专栏:

家和百事顺
刘代贵 李相淦
一幢整洁明亮的农舍里,正屋中墙上并排挂着四张“五好家庭”奖状。这就是湖北省大冶县金湖公社马叫大队人人交口称赞的和睦家庭王兴枝大娘的家。她家17口人,她和4个儿子、4个媳妇、8个孙儿孙女,三代同堂,满门和气。
王大娘是这个家庭的主事人。她作风“民主”,有事就和儿子媳妇们商量。去年家里买了部自行车,由谁来保管车子呢?王大娘把儿子媳妇叫拢来,让大家出主意。大家都说,二哥在公社建筑队做泥工,早出晚归,有部自行车就能不误时间。于是,将自行车交给老二保管使用。
王大娘管家务,吃苦耐劳。17口之家,饭后洗一次碗,摞起来就有好几堆,她不让媳妇们打湿手。家里每年要喂几头肥猪,煮潲喂食,她都自己动手。她把孙儿孙女们料理得好好的,让儿子媳妇们安心参加集体生产。
老人疼后人,后人敬老人。大娘换下的衣服,平时由大儿媳洗,大儿媳有事时,小妯娌们争着洗。
“兄弟不怕多,要个好大哥”。大哥戴开国,是生产队长,在家里是母亲的好参谋。他虽然协助母亲“理财”,但是他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从来不给自己多买一点东西,连雨鞋也舍不得买一双。去年,弟弟们一致提议,要给大哥买双新雨鞋。这个三十六岁的庄稼汉才第一次穿上新雨鞋。
兄弟们如此和睦,妯娌们也相亲相爱。大嫂陈秋珍来到戴家十六年了,跟婆婆和弟媳们从来没有吵过嘴。她敬重婆婆,主动协助婆婆挑起家务重担。她为兄弟们的婚姻大事操劳,帮他们办家具,置衣服,一个比一个办得好。
大嫂踩出了路,弟媳们跟着走。老二做泥工,收入高些,二嫂不觉得吃亏;三嫂结婚时,娘家送了部缝纫机,侄儿侄女的衣服,她都给做。
这个人多势众的家庭,从来不同左邻右舍扯皮。去年队里收花生时,有个女孩拣花生吃。当队长的大哥批评了几句,那个女孩骂了起来,并且甩一个石头把大哥的手打肿了,兄弟们都很生气,想去找那个女孩的家长评理。王大娘不让他们去。她说:“你大哥为队里办公事,公事有公论,你们去扯什么筋呢?”一场风波平息了。那个女孩的家长很受感动,亲自上门赔礼道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