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浙江台州地区竹、草制品由滞销到畅销表明 进行计划指导要着眼于促进生产发展 商业部门应先积极帮助打开销路,再和农民商量定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8
第1版()
专栏:

浙江台州地区竹、草制品由滞销到畅销表明
进行计划指导要着眼于促进生产发展
商业部门应先积极帮助打开销路,再和农民商量定产
本报讯 新华社5月17日发表通讯员牟文兴、记者黄国文的记者来信,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进行计划指导不能限制生产发展。
来信说,浙江省台州地区有些农村商业、供销部门,在解决某些农副产品一时出现的产大于销的矛盾时,不是先着眼于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尽最大努力疏通渠道,而是以加强“计划指导”为名,不加分析地限制农民生产。结果,往往把一些不属于盲目发展的生产项目也“砍”掉了;对有些该压缩的产品也压过了头,“憋”死了农村正当的劳动致富的门路。
台州地区农村的竹、草制品生产,素负盛名,是当地农民的一大骨干副业。但近年来有些地方这些副业生产却下降了。有个县的草制品,原来一年产值达2,000万元左右,但最近几年生产计划越压越低,供销社的收购量越来越少。农民的收入减少了,意见很大。但是这个县的劳动服务公司,去年却和外地签订了30万顶草帽的供货合同,还主动向县政府申请收购经销。
黄岩县农村的“三草”(席草、咸草、马兰草)制品,前年全县产值有2,000多万元,去年起也出现了滞销积压的现象。县供销社分析了“三草”制品滞销积压的原因,看到这中间既有盲目发展的因素,也有流通渠道不畅的因素。他们听取了农民提出的“先去推销、再来定产”的建议,站在“支农”角度为县政府当了“顾问”,使生产计划订得比较切合实际。去年,他们派出几批人到各地推销,结果原先以为“没销路”的草制品又有了销路。到4月底止,仅咸草制品一项,就落实了供货合同240多万元,比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还多50万元。
新华社为此发表编者按指出:对农副业生产进行计划指导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着眼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决不能看到某些农副产品暂时多一些,就不加分析地限制农副产品的发展,打击农民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