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了祖国的强盛——记上海师范学院赴美研究生符曜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18
第3版()
专栏:

为了祖国的强盛
——记上海师范学院赴美研究生符曜天
本报记者 刘 军
在上海师范学院的宣传栏里,醒目地陈列着赴美研究生符曜天从普林斯顿大学给母校师生们写来的一封信:请祖国放心,您的儿子怀着对您的赤诚之心,决不忘记您的嘱托,一定奋发学习。一旦学业完成后,即回到您的怀抱,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符曜天是上海市的三好学生。去年7月,他参加美国63所大学在华联合招收研究生的考试,其中近代物理、外语的成绩在全国5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一。由于考试成绩优异,他同时收到了美国哈佛、普林斯顿、康纳尔等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符曜天今年二十四岁。他本来只上过四年小学,但坚持刻苦自学,不仅补完了小学、中学课程,而且学习了大学高等数学、电磁学、外语等。197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第二年又被录取为理论物理研究生。
符曜天自学的动力来自对祖国的炽烈的爱。他从小喜爱看历史书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史,常常使他激动不已。特别使他难忘的是,瞻仰党的“一大”会址。他具体地懂得了正是无数革命前辈历经千辛万苦,才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参观以后,他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伏案疾书道:“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一定要把它建设好,这是我们新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不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怎么能为民族的强盛尽力?”
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自学对他来说,虽然有的是时间,但也难免不被一些人看作这是在走“白专”道路。然而,他坚信为祖国强盛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决不会错,因而始终没有中断过自学。1975年,他被分配进上海化工研究院实验车间当操作工。白天上班,他常常下班后在图书馆里自学到关门;夜里上班,他白天又赶到长宁区业余工业专科学校学习外语。就这样,他以非凡的毅力走完了十年的自学道路。
符曜天进入上海师范学院后,学习的劲头更大了。他的目光瞄准了物理学的新兴领域。有一次,他从教师那里得知近年来国外发展起一门“非平衡统计”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物理学研究极其有用,对生命、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价值。目前国内还很少有人研究它。符曜天在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时,毅然选了这个尖端课题。他废寝忘食,整天沉浸在这门新理论的探索之中。有时,在一长串的推导中发现有某个环节想不通,他就花上好几天时间,翻阅中外文书籍来加以比较研究,直到弄通为止;有时,遇到一些似懂非懂的难点,便与指导教师一起商讨,从中获得教益。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符曜天终于写成了题为《哈肯(Ha Ken)学派的协同作用理论及其进展》的学术论文,填补了我国在“非平衡统计”理论方面的一个空白。这一论文在1981年6月《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专家的重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教授对符曜天能取得这样优异的研究成果十分赞赏。
去年9月,符曜天告别祖国,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半年多来,他几乎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这个学院最近举行了博士资格考试,符曜天在初试的4门课程中,电学、力学的成绩获得第一名,量子力学取得第三名,统计力学取得第六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