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胸中有全局 脚下路子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0
第2版()
专栏:

胸中有全局 脚下路子宽
本报记者 顾建鹏 袁文忠
桓台县的耕地只占惠民地区耕地的十九分之一,却承担着全地区四分之一的粮食征购任务。这几年,邻近几个县种棉花发了财,使原来收入在全区最高的桓台县落到了后边。桓台人民善于挖掘各种增产潜力,发展多种经营,闯出了致富之路
鲁北的4月,正是生产大忙季节,记者访问了素有粮仓之称的山东省桓台县。踏入县境,一望无际的麦田,行行块块,整齐茁壮。
桓台县,位于鲁北平原南端,是个殷实富庶、人口密集的地方。多年来,桓台人民艰苦奋斗,精耕细作,创高产,多贡献,他们的耕地只占全地区的十九分之一,而年年承担着全地区四分之一的粮食征购任务,每年交售小麦6,000多万斤,超过定购任务的一倍。
近几年,桓台周围的县,因为多种棉花发了财,许多过去的“三靠”队,人均分配收入成倍增加。这些鼓舞人心的消息,象春风吹到了桓台,人人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可是,大家一联想自己,就产生了一种极不平静的心情:“为什么一向在惠民地区经济收入首屈一指的桓台县,如今比不上邻县增长快?原因很简单,就是桓台人承担了国家的粮食生产任务,少种了棉花。
在这一现实面前,全县干部群众议论纷纷:有人埋怨“种粮吃亏”,有人埋怨领导不考虑增加社员收入,有人要求扩大棉田面积。
县委怎么办?县委书记徐学汉、县长宋文修等同志,在会见记者时说:去年秋收后,我们既高兴,又有压力,周围兄弟县种棉花上去了,是好事,他们应该上;但我们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粮食任务,少种棉花,收入不如他们多,这也是事实。如果来年继续拉大差距,我们怎么向群众交代?但如果完不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又怎样向国家交代?县委经过反复讨论,终于统一了认识:一是桓台在惠民地区是自然条件最好的一个县,适宜种植粮食,而周围不少县盐碱地多,种粮不合适,因此,全区种粮任务主要落在桓台人身上是无可争议的;二是按国家计划种好粮食,是国家给予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局部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完成国家计划是义不容辞的;三是兄弟县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过去他们长期贫困,今天刚刚上来了,我们应该高兴。总之,种粮吃亏的说法不好,弃粮种棉的想法不对。
我们又问:考虑国家利益和全局利益是对的,但怎样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让社员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增加?县委同志说,对社员增加收入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致富之路,确保社员增产增收。为发挥建筑技术力量多这一优势,县里成立了建筑总公司,负责为社队联系承包施工任务,去年派到外地从事建筑业的劳力达1.5万人,收入2,050万元。今年又已有1.16万人外出干活,第一季度已收入2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7%。这个县邻近淄博市和胜利油田,社员群众素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为了给城市人民和工矿职工提供更多的蔬菜,又增加社员收入,今年全县扩大菜田2万亩,达到人均一分经济田。这些菜地一般每亩可收入三四百元,多的上千元。
为了发展多种经营,挖掘劳动潜力,各公社不给辅助劳力定集体大田的生产任务,让更多的人从事编织、缫丝、加工粉丝、磨面、酿酒等工副业,以增加社员收入。过去当柴烧的玉米棒,去年加工成玉米芯粉出口,收入27万元。县里为了支持各社队搞好多种经营,今年第一季度就发放了扶持资金600多万元,有关部门还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社员提高技术,定期举办物资交流会,帮助解决社队工副业的产、供、销等问题,促进了全县多种经营的发展。
桓台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去年全县粮食生产第一次闯过了千斤关,亩产达到1,009斤;多种经营收入也有较大的增加,达到1.06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3%;人均分配171元,比上年增加47元。今年,他们已按计划种足了40万亩小麦。第一季度初步统计,多种经营收入2,1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8%。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