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居伦城的黄皮鞋及其它——祝贺《贵妇还乡》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1
第5版()
专栏:

居伦城的黄皮鞋及其它
——祝贺《贵妇还乡》的演出
黄永玉
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我有过一册单行本的《老妇还乡》(即《贵妇还乡》),东藏西放,鬼使神差,居然还留在身边。
看看这个剧本,第一次几乎是毛骨悚然。剧中的女主人公简直是一个十足复仇的女魔!记得法国诗人拉玛尔丁写的一本小说《葛莱齐拉》中的一句话:“我一个人得罪你,你却向全世界报复!”
最近听说英格列褒曼和格里高列(百万英镑主角,饰伊尔)也演了这个戏。很精彩,只是我不满意他们把结局改变了。伊尔不死,老妇良心发现,给了钱,还饶了伊尔的命。这算什么呢?老太婆变成了伟大的救世主。
对于谁也不清楚的老妇荣归故里,居伦全城的人是充满着幻想的。尤其是那位当年的风流后生伊尔,还美滋滋地等着跟发了大财的老情人重温旧梦。并且大着胆子承担起挽救居伦全城经济命运的重任来。
四十年的怨毒,老太婆还乡远不是这么田园牧歌式的风情。可怜而的确缺过德的伊尔却蒙在欢乐的鼓里。开始,连听到要他命的话也以为是老太婆高贵的风趣和玩笑。
以市长为首的全城显要都行动起来了。安排了欢迎仪式,动员了所有民心。搜罗丰富的原始材料,加以渲染润饰,于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欢迎词完成了。欢迎词中提到老太婆当年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善行,申发出今天辉煌成就的因果关系。同时又找到老太婆的父亲原是个工程师的资料,以致不能不提到居伦市今后要加强保护的重点文物——她父亲设计的车站公共厕所。
欢迎会上,市长真的把这些掌故和盘托出了。老太婆听了并不高兴,也不反感。她说,偷土豆给一个贫苦无告的苦婆子,不过是要借用她的床跟伊尔睡觉。至于厕所,她小时候常常爬到屋顶向上厕所的人扔石头。……
答词如此之坦率,显示了老太婆不单富有,而且诚实。
诚实,是的。在旧社会和资本主义世界,穷人的诚实有什么价值?病、饿,是用不着诚实都瞧得见的。即使百分之百的诚实,他能从富人的心眼里冀求得到同情和帮助?
对于有力量的老妇说来,诚实的价值就无可限量了。她几乎是什么时候高兴就什么时候诚实,“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是属于她家的。她不怕人不信,不怕没人欣赏。她明白随时随地都有人在侍候,渴望着表现对她的忠诚,迎接她的诚实。
老妇说过,这次回到居伦是为了求得“公道”。实质上她是来要伊尔的命。方式只不过是要文斗而不要武斗。
话说得软糯糯,而来势很凶。那么坦率,那么一针见血,几乎使居伦城上流阶层不及掩耳。但说是毫无准备也不尽然,因为他们经常挂在口上的仁义道德的词汇是随叫随到,呼之即来的。
于是市长和全体上流人士斩钉截铁地拒绝老妇用十亿元交换伊尔生命的这笔肮脏交易。
如果这部戏从头到尾都那么坚决,屹立在正义巅峰之上,那么,这个戏还有什么看头呢?
老太婆是深知思想转变要有个过程的,她早已明白最后的赢家属于自己,所以她说:“我可以等待。”她有的是时间,这是谁都明白的。
她知道慢慢向她走来的变化,她指挥若定,她坐在矛盾之上驾御矛盾,她把幸福和灾难当筹码玩,她不急,她游山玩水,结婚又离婚……
可怕的时刻开始了。伊尔的铺子里开始有人赊账,口味颇高,要好酒好烟,且不考虑如何还钱。
突然,大家都穿上了时新的黄皮鞋。
一边穿着黄皮鞋,一边安慰伊尔说:你害怕完全是多余而且没有必要,穿一双黄皮鞋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是不是?
最后,伊尔的儿子弄到一部新汽车,伊尔明白,大势去矣!
没有伊尔,居伦城不会毁灭;没有伊尔,居伦城也不会重生。这就是小城的历史。
老太婆告诉伊尔,在一个什么岛上为他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让他在全世界最美的环境里长眠。对于这种精心布置的恐惧感,伊尔倒显得从容起来,这不能不归功于“大脑皮层抑制”的本能。可怜的伊尔在一阵阵高呼维护正义的口号声中被活活扼杀……
自然,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的威力。许多文学巨匠都象少男少女世代重复爱情语言一样,重复着金钱这个社会发展的焦点。德莱塞,巴尔扎克,左拉……
这个《贵妇还乡》的狡猾的作者迪伦马特,他重新调整了一下二十世纪下半个世纪的口味。他精心炮制一种带肉馅的包子。把金钱只作为包子的表皮,让人尝尝他亲手调制的“混合着新的道德观和风俗观”以人肉为馅的包子新产品。
记得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有位探险家在蛮荒地区考察时遇到一群野人,他问他们是否改变了吃人肉的习惯?野人回答说:当然,我们改用西餐的刀叉吃人肉了。
这何曾是野人的笑话呢?吃人肉在世界各地是不停地转换着方式的。用刀叉吃人肉,不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风尚吗?新的历史时期中,那些居伦城所有的子民们被老太婆耍弄得多么淋漓尽致啊!简直把追索伊尔性命的使命都弄得微不足道了。有如吃狗肉时,把狗骨头扔给狗吃。真正的悲剧在于狗们吃的正是自己同胞的骨头。因此,主角既不是金钱也不是伊尔,而是那一群热心啃着狗骨头的狗们——居伦城道貌岸然的市长先生为首以及周围的高贵绅士和淑女们。这真是一场悲剧。
当听到蓝天野同志要组排《贵妇还乡》的消息时,我由衷的高兴,而且自告奋勇愿意报名参加舞台设计和招贴画的工作。可惜我到澳大利亚访问而错过了机会。回国之后,一切都接近完成,舞台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很见出现实主义功力的深度,与导演的运筹得到周密的配合。演出的盛况证明了他们的成功。(附图片)
话剧《贵妇还乡》中的老太婆克莱尔
话剧《贵妇还乡》中的伊尔
速写作者 黄永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