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民主柬埔寨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1
第6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纪行
本报记者 王志光
二、烽火少年
在柬埔寨访问期间,我们见到许多小战士,他们穿着显得肥大的军装,一般只有十几岁。越南强加在柬埔寨人民头上的战争,给少年儿童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不知有多少人离乡背井,骨肉分离,多少人成了孤儿!民柬政府十分关怀这些孩子,作了妥善的安排,使他们在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
一天下午,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来到北部扁担山腰的一个密林深处,访问了国民军某师的一个报务训练班。微风习习,把有节奏的嗒嗒、的嗒的发报声送到我们的耳边。我们走进三座简陋的茅草棚里,见到一群小战士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练习抄收电码,每人面前的小纸片上写着密密麻麻然而很整齐的阿拉伯数字。曾经在金边学习过无线电报业务的德恩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训练班的情况。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已经举办了两期训练班。正在进行的第三期有21名学员,年龄都比较小,16岁以下的有8人。因为入学前大都识字不多,他们在三个月学习期间,除学习收发报技术外,还要学习文化知识,毕业后分配到各战场的电台工作。
当你看见这些稚气未消的孩子们时,哪里会想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方脸盘、大眼睛的克列,今年还不满10岁。老家在茶胶省,父母靠种菜为生,还有兄弟姐妹多人。1979年,他刚进学校读书时,越南侵略者的枪炮就夺走了他幸福的童年,他的妈妈惨遭越军杀害,全家人失散,生死不明。后来举目无亲的小克列遇到了国民军战士,跟随部队来到北部山区,从此,部队就成了他的家。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小克列年纪虽小,但学习努力,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背电码、学文化,从不贪玩,现已初步掌握了收发报技术,文化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学习报务时,他沉思片刻后坚定地回答:“为了柬埔寨民族,为了打击越南侵略者。”国家仇,民族恨和个人的苦难交织在一起,激励着许多象小克列一样的柬埔寨少年投入了抗越救国的战斗行列。
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开汽车,需要有相当的胆量和技术。在民柬控制区,我们看到许多司机年龄很小,技术却十分熟练,令人称赞。身材矮小、年仅17岁的耀恩从1975年起就开车,给国民军总参谋长切春开车也有两年多了。切春指着小耀恩说,他开车认真、细心,有时连续几天出车,休息很少,也能精神集中,一丝不苟。
访问期间,我们多次乘坐耀恩开的车。每当见到他手把方向盘,凝视前方,驶过那崎岖陡峭的山路,使我想起踩钢丝绳的杂技演员那熟练惊人的动作。在交谈中我们知道,他和别的柬埔寨少年一样,也有一段苦难的经历。他爸爸是一名革命干部,1968年被杀害,妈妈也在1979年越南军队入侵后病饿而死。小耀恩所在的部队被越南军队冲散之后,他继续在深山里靠挖野薯和野菜充饥,历尽艰辛,终于又找到了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国民军战士。战争,使许多柬埔寨少年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同时,也使他们的命运紧紧地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连结在一起。我们见到这一批烽火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就象见到了民主柬埔寨的未来,他们不正是柬埔寨民族的希望吗?(待续)(附图片)
图为设在密林深处的柬埔寨国民军某师一报务训练班的小战士正在练习发报。王志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