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走村串户深入研究农村大好形势中的新问题 北京一批大学生回乡进行“百村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2
第1版()
专栏:

走村串户深入研究农村大好形势中的新问题
北京一批大学生回乡进行“百村调查”
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157份报告反映,当前农村形势很好,农民“增产了,吃饱了,钱多了,自由了”,欢迎各种形式责任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报讯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的情况,今年2月,原国家农委利用学生度寒假的机会,组织北京大学经济系、国政系、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的155名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对本村(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这次抽样调查的点,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新疆、西藏除外)的140个县。同学们在调查后,将所见所闻如实写出调查报告,共交调查报告157份,丰富而生动地反映了广大农村的真实情况,原国家农委负责同志和同学们进行了15次座谈。
学生们大都是在本村逐户走访。他们听到的普遍反映是:增产了,吃饱了,钱多了,自由了。农民异口同声,都说增产增收是实实在在的。据“百村调查”材料统计,近两三年增产或显著增产的村达76%(“双包到户”地区达85%),农民生活改善或显著改善的村达95%(“双包到户”地区达96%),按人数比重也大体如此。这种增产增收的幅度与广度,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在所调查的生产队中,实行“双包到户”(即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占67%。群众之所以从心里喜欢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包干到户的形式,用他们的话说,是因为这种责任制形式“利益直接、方法简单、责任具体、行动自由”。群众的这种选择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生产力水平、生产分工和交换关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联产包干制较之其它形式的责任制更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报告还反映,在实行大包干到户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形式:一是“联而不合”,即农户保留经营上的独立性,同时又在个人力不能及的项目上,进行程度不同的、形式多样的联合。河北省河间县留林大队实行包干到户后,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例如:两三户合股打水井,共同使用;十来户合股投资兴办工副业厂子;农忙时换工互助;农闲时合资做些小生意,等等。这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内在需要上的自愿协作,打破了一讲合作就得“合并”的老框框。二是由专业户发展到专业联合,即“种田里手包大田,能工巧匠搞副业。”湖南华容县已落实了种养业专业户和重点户12,000人,占人口的10%。他们不承包责任田,专门从事棉、麻、桑、猪、鱼、鸭等种养业和其它手工业。这种经济形式代表了一种从土地上转移劳动力搞社会化专业经营的趋势,是值得重视的新事物。
据调查报告反映,各地农村在实行各种形式责任制和各项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分包过于零碎,“种植自由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社队集体设备和设施被分光,林木等资源破坏严重;集体提留减少或名存实亡;农业基本建设多数地方已停顿,少数地方仅限于维护修整已有设施;农民建房占用耕地失去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有些放任自流;封建迷信活动严重,治安情况不好。
农民很快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有的提出:“土地碎,浇水难,纠纷多,没人管,这样下去不行。如果能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再把大机器和机井利用起来就更好了”。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基层放弃领导,只要干部认识统一起来,首先是县社两级干部振作起来,不死守“一刀切”的老办法,改变消极观望和涣散软弱状态,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报告提出,从发展来看,比较困难而又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1、经济活了,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但须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以有利于工业建设和市场安排。农民有了小自由后,出现了少量雇工、搞转手交易等现象。如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2、农民种地用心了,手中钱多了,但须通过各种途径使农民手中积攒的资金用于提高生产力,而不是完全用在消费上。3、生产发展了,但须更好地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在经营土地之外,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有效地控制人口生育和占用耕地盖房。4、尽快健全基层组织,切实建立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突击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