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个个争当顶梁柱——金乡县鸡黍公社社队干部尽职尽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2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个个争当顶梁柱
——金乡县鸡黍公社社队干部尽职尽责
本报通讯员 杜伯和 本报记者 毛致存
去年12月的一天,寒风呼啸,冷气逼人,山东省金乡县鸡黍公社田口大队大队长李化春,正带领社员在莱河西岸抢修提水站。突然,提水站的临时围堰被河水决开一个口子,如果不及时堵住决口,提水站就会被冲垮泡塌,社员辛辛苦苦20多天的劳动,2,000多元的投资就会化为乌有。这时,只见李化春二话不说,迅速脱掉棉衣棉裤,扑通一声跳进水里。齐胸深的水冰冷刺骨,冻得他浑身打颤,脸色发青。在场的六七名年青社员一见这个情景,也一个个跳进水里,同他一起打桩、垒土包。他们以十分顽强的毅力,苦战了两个多小时,堵住了决口,抽出了积水,保证提水站如期建成。去冬今春,莱河之水通过新修的提水站静静地流向麦田,全大队1,000多亩小麦喝足了水,长势都很好。
这就是我们在鸡黍公社所见到的干部!他们为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3月23日,南李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秀兰,因病住了50天医院。她一回到家,顾不得开刀的伤口和路上的颠簸,就拄着拐棍到地里去看庄稼了。50天的医院生活,对她来说,简直比几年还长!她常惦着队里的工作,好象家里撇下了个吃奶的婴儿一样。睡梦里,她梦见队里的庄稼因干旱缺雨,一片焦黄,难过得哭了。如今她看到小麦长得绿油油,齐刷刷的,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由于过度活动,她的刀口钻心疼痛。但她没有休息,晚上又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党员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天,她躺在床上,同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研究怎样帮助社员搞好棉花营养钵育苗。六十二岁的韩大婶来看望她,从篮子里掏出16个鸡蛋,硬要秀兰收下,还对她说:“吃了补补身子,快点硬朗起来,很多事情等着你,俺们离不开你?”秀兰噙着热泪说:“大婶,鸡蛋留着你吃,为大家操心办事,这是俺的本份。”
鸡黍公社的干部能这样一心一意为集体和社员办事,是由于这个公社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的结果。单子英就是这个公社最早涌现出的标兵之一。
单子英是单海大队第二生产队的队长。这个队直到1979年皮棉亩产还很低,社员靠吃返销粮过日子,谁看到这个烂摊子都发愁,没人愿意当队长。这一年秋天,眼看再有20天就要播种小麦了,还选不出生产队长来。年过半百的单子英看到这一切,心里就象结了块冰,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在一次选举生产队长的会议上,他把胸脯一拍,来了个毛遂自荐:“只要大家不嫌弃,我来干!”就这样,单子英成了第二生产队的队长。他的女儿劝他说:“你还愁俺不管你吗?你要花多少钱,用多少东西,俺们给。”单子英笑笑说:“你能供俺吃,供俺穿,可供不起俺队170多口人的吃和穿。趁俺还有口气,再给大家出把力,干点事,让大家有吃又有穿,为国家多贡献点,俺精神上愉快!”单子英上任以后和群众一起,经过两年苦战,终于使那个穷得出了名的队富起来了,去年,社员分配达到300多元。
1980年春季,公社党委就把单子英树为标兵,号召基层干部向单子英学习。原来想撂挑子的徐庄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徐新起,听了单子英的事迹后,感动地说:“老单人老不服老,争着挑重担,俺年青力壮,有啥理由不为群众操心办事?”从此,他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1980年冬季,他带领群众修水渠,挖排水沟,平整土地,把近300亩盐碱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第二年粮食亩产就达到1,120多斤,比上一年增加620多斤,群众赞扬他是“能干的队长”。不久前,鸡黍公社就评选出好干部107名。有了这样一批好的基层干部,鸡黍公社面貌大变。过去,大多数工作在全县倒数第一,如今变成了全县最先进的公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